方茹確實是被嗆到了。
原因很簡單,每天第二節課大課間這個時間點是她的“上午茶”時間。
作為一個吃貨的她,習慣性地在這個時間吃點糕點零食。
今天的情況特殊,有一個家長剛才從門房打過電話,剛好要卡在這個時間點過來。
方茹隻好把上午茶的事先放一放。
但她等來等去,估摸著隻需要花5東西就能走完的路程,這個家長快7分鐘也沒到。
要知道改變一個生理上的習慣是很困難的。
方茹想著這個家長可能要去孩子的教室觀摩一下課堂情景。
沒多想的她拆掉了抽屜裡的一盒餅乾開吃。
結果就是……剛啃到一半門口就聽到有人敲門。
聲音正好是昨天那個家長。
順帶一提的是,方茹是個近視眼,看不清窗外是否有人走過。
今天上午也沒有她的課,於是隱形眼鏡也暫時沒戴。
她情急之下隻能一口把餅乾塞進嘴巴裡,用最快的速度吃下,然後就噎住嗆住了。
方茹感覺這個家長已經走過來了,但她依然看不清他的臉。
唯一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家長很高。
至少比自己高很多。
好氣啊,為什麼自己從初中開始就不長高了呢!
方茹想起來的時候都會在心裡習慣性地抱怨一小下。
待得這個人走近了,方茹才終於看清他的臉和穿著。
年輕。
雖然在衣服選擇上有故意在讓自己顯得更成熟穩重一點,但那張年輕的臉還是暴露了他才二十出頭的真相。
鄰家大哥哥類型。
方茹在心裡直接把類都歸好了。
“家長你好,我是語文老師方茹。”
她放下水杯,感受到自己被嗆到的症狀已經緩解許多後,打了個招呼。
隨後她主動提問,問出了那個他昨天就有的疑問。
“那個,林先生,我記得芊芊應該是和媽媽一起生活的吧,你是……她家的親戚嗎?”
“差不多吧,我是芊芊的哥哥。”
林啟沒有在這一點上過多解釋,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
“這樣啊。”
方茹若有所思。
唐芊芊這個小丫頭她還是很有印象的。
甚至可以說是接觸甚多。
這個小丫頭和彆的學生不太一樣。
單親家庭的背景本就不多見,這個孩子身上有一些近乎偏執的習慣。
例如剛開始麵對老師時,說話遣詞造句的習慣禮貌得像一台機器。
從老師手裡接過任何東西都是絕對的雙手齊伸。
宛如把“規矩”二字刻在了DNA裡。
自己和她也提了幾次小孩子不需要那麼拘泥死板,放飛天性也是可以的。
但她卻說自己隻是習慣了。
而麵對同學時她又不太一樣了,從來不服輸,有爭必爭,班上小孩子發生小矛盾幾乎必有她的身影。
這實在是一種很矛盾的現象。
作為正牌科班出身的老師,她是有認真研習過教育心理學的。
唐芊芊明顯是很特殊的那一類。
從學習成績上來說,唐芊芊還是比較優秀的,各科成績都是上遊水準。
隻是聽說在英語方麵有些小問題,班主任陳老師在辦公室裡抱怨過幾次。
數學老師沙老師平時那麼嚴肅高標準一人,也聽他說過“唐芊芊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就是有些習慣讓他頭疼。”
而自己作為語文老師,肯定要專注於自己這一科目上的客觀評價。
單從她那一手漂亮的字體和排版,就讓自己不可能不喜歡這個小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