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後,紙上已經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林啟甚至覺得不用對照,肯定是百分百全對,但出於嚴謹的驗證,他還是逐一對照。
不出所料,完全一致。
然後是速算能力。
3點點數給林啟帶來的是數值運算的秒出結果,百分百正確。
這個功能看上去很拽,實際上卻沒那麼有用。
因為在自然科學領域內,邏輯運算,符號運算才是大頭,數值運算大多數時候都能用計算器代替了。
林啟用得最多的時候居然是打LOL時給直播間觀眾裝杯...
在功能上甚至比不上小芊天生自帶的天賦。
但現在不一樣了。
林啟隨便找了個邏輯運算的題目。
題目看完,不用動筆,答案已經在腦袋裡呆著了。
就突出一個不講道理。
“這也太coooool了吧...”
但這依然還沒有達到林啟的預期,因為他記得點數加滿是會有“質變”的。
前麵那些頂多算是“量變”。
那麼,質變在哪裡呢?
帶著這個問題,林啟足足是研究了一整個上午。
終於在午飯時間之前,他找到了答案。
“這...這也太頂了...質變兩個字確實是有含金量的啊!”
林啟忍不住驚呼出聲。
質變到底在哪?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他可以看懂現有的所有理論了。
聽上去似乎一般般,沒有什麼好值得驚訝的。
但這裡的“所有”,就真是不攙一點假。
指得是人類發展至今,所有科目,所有已經得出明確結論的理論研究成果。
林啟全部能看懂,能理解,還能講給彆人聽。
當然彆人聽不聽得懂他就不能保證了。
但這絕對是個牛逼到天際的提升。
這意味在在任何學術領域他都能和頂尖大佬嘮上幾句。
遠的先不說,就目前自己的短期目標“考研”,林啟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落榜了。
試卷上的考察內容,實在是太過於簡單了,以至於有點“殺雞焉用宰牛刀”。
當然,說完了所有優點,就該說一些限製了。
第一:林啟雖然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做就對,但這些的前提是需要自己去花時間看,聽,學。
知識不會無緣無故地進入自己的大腦,這就意味著自己仍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隻不過這種投入比普通人要高效一百倍不止。
第二,這種精通能力隻能用在純理論上,在複雜多樣且具有開放性的實際應用領域,他該不會的還是不會,和以往沒差。
第三,這個功能隻適用於前人已經摸索出來的純理論,對後續探索發現新理論毫無幫助。
林啟先前試著用他剛剛弄懂的理論知識去推導一些前人還未解決的難題,結果就是再次感受到了沒獲得係統前,學習新知識時的懵逼感。
因為他沒有任何靈感和點子。
係統給他的,隻是一個快速爬到“巨人肩膀”上的“雲梯”。
後續該如何到達比巨人更高的高度,係統沒有任何提示。
不過就算是有這三點限製,林啟已經足夠滿足了。
今後白天的日子裡,就將被他用來攀登一個又一個巨人的肩膀了。
晚上?當然是直播掙錢咯。
但是林啟冥冥之中感覺到“學業模塊”上應該是還有一個進階之物的,隻是現在沒到解鎖的機會。
希望後麵的日子能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