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n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p>
九蟾珠本就是左道至寶,便隻一顆,亦有翻山納海之力。</p>
集齊九顆,頃刻威能再上一個等階,因與蟾神親近,哪怕陶潛並未修行九蟾宗秘法,照樣可將這一套至寶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p>
那翻湧而出的九蟾小天地,將三十六隻【源海魔犬】完全困住。</p>
而陶潛,徑捏著那一枚對於魔犬有著極強克製力的瓦當,在犬群中穿梭來往。</p>
也不必施什麼特殊神通,隻不斷的砸下即可,</p>
“一群凶頑慣了的惡犬,今日合該有此劫。”</p>
陶潛這話落定時,那一道道“哢嚓”聲響也已結束。</p>
九蟾小天地再度打開,下一刻呈現在靈寶萬仙以及域外諸多孽靈魔物邪神子嗣眸中的景象:源炁潮汐表麵,三十六頭魔犬正自漂浮,顱腦皆遭重創,或扁或爆,腦漿與鮮血混雜骨屑迸射四處。</p>
儘管因“神魔異種”之故,三十六犬都還活著。</p>
可誰都瞧得出來,都已陷入半死不活,任由宰割的狀態。</p>
這結果,這景象,實在令人驚駭。</p>
雖說李玫在《纂異記》中,已將源海魔犬的凶殘能力及霸道地位描述了一些,可仍不是全貌。</p>
事實上,源海魔犬一族的聲名比書中所載,還要大許多。</p>
在長達數十萬年、百萬年乃至於上億年的時光中,許多先天及後天神魔,以及大量邪神眷族,都維持著對“源海魔犬”的關注。</p>
大淵尋常認知:能逃脫魔犬追殺的生靈,已是超凡脫俗。</p>
能驅逐者,稱得上強大。</p>
能鎮壓乃至於重創者,必是不可招惹的存在。</p>
太真姥姥先前所說極對,陶潛守關成功,必可大淵中,首次打出他陶大真君的名頭。</p>
第一波那些孽靈魔怪以及後麵的月神眷族,隻開胃菜而已。</p>
源海魔犬,才是開端。</p>
當陶潛捏著仍舊不沾染絲毫塵埃血汙的瓦當,立於寶舟之上,周遭是三十六可吞噬天地的魔犬殘屍……這一幕顯現,陶大真君,這個來自長生界的人族修士,首次被大量邪神眷族,以及一些神魔所標記。</p>
甚至於這一刻,一道道蘊著異化汙染氣息的未知目光也隔空錨定過來。</p>
每一道,都頗為猴急的想要對陶潛做點什麼。</p>
於是這瞬息,他腦海中一道道誌述立時迸發出來。</p>
多數還未起效,就被他的靈寶妙體豁免。</p>
少數,則驚動了他的真正依仗。</p>
如這一條:正被後天神魔“兔神”所標記,因其分身殞於你手,深恨之,深愛之,欲強擄你入廣寒宮,喂食長生不死丹,再囚為奴仆,以供其淩辱……可豁免。</p>
而真正讓陶潛在意的,則是這兩道:</p>
【誌名:木母之眸。】</p>
【誌類:神性。】</p>
【誌述:正被先天神魔“木母”窺視標記,木母乃是源海中頗為神秘的先天神魔,不好廝殺,不喜爭鬥,隻好繁衍生育之事,然其子嗣雖多,卻鮮少可成活,是以部分成活且形成種族的子嗣,將獲得木母偏愛,源海魔犬正是其中一族。】</p>
【注釋一:木母曾於長生界中留下過道脈傳承,“人王蠶叢氏”得之,曾祭祀多年以獲庇護,得贈神通法力,後敗落滅亡,隻在界內留下多個遺跡秘境,多寶道人所煉寶物“不死銅樹”,正出自於古人王所遺三星洞秘境之中。】</p>
【注釋二:因其子嗣源海魔犬一族有三十六隻個體遭你重創,血脈靈應,喚得一縷神魔意念前來寄生,一旦被其得逞,將麵臨兩種下場:一為當場異化暴斃,被木母神性所汙,血肉法力儘皆木化,變作一棵人形樹木,種於潮汐之中;二為血脈精華遭其掠去,與之相合後,將誕生出未知子嗣種族。】</p>
【注釋三:不可豁免被“木母”所知,可豁免異化代價,可豁免被掠去菁華代價。】</p>
……</p>
【誌名:地老之觸。】</p>
【誌類:神性。】</p>
【誌述:正被先天神魔“地老”窺視標記,此神亦是大淵中一尊先天神魔,乃是源海魔犬之父,然與木母相比,此神雖得了個先天神魔尊位,卻無甚聲名,神性強弱也未可知,隻知其可在無聲無息間穿梭諸天各界,某日在外遊曆時遭木母捕獲,神性精華被擄,因此誕出源海魔犬一族。】</p>
【注釋一:地老雖為神魔,卻生性渾噩,無有多少智慧,以神性觸你,乃是為了回應子嗣呼喚,其感知到蟾神氣息後,已將神性觸角縮回。】</p>
【注釋二:受蟾神意誌所侵擾,地老放棄報複,並願賠償一冊本命經《太陰十地補生經》,正將此書隔空投來。】</p>
【注釋三:該本命經為“地老”睡夢呢喃之語編寫成冊,修煉後可獲得地老神性之力,可長生不死,且站在大地之上時擁有無上異力,代價是智慧漸失,渾渾噩噩,如一縛地屍。】</p>
【注釋四:可豁免部分代價!】</p>
……</p>
隨著隨後一道誌述流淌過去,陶潛眼前虛空忽而裂縫。</p>
內裡迸出一團土黃源炁,炸裂後,竟真個顯出一本灰撲撲的厚厚大冊來。</p>
封麵上,正有歪歪斜斜七個大字:太陰十地補生經。</p>
陶潛瞧著這大冊,麵上哭笑不得。</p>
“砸了三十六顆狗頭,得罪了兩尊先天神魔。”</p>
“一尊記了我名諱,隻待我入了大淵源海就報複我。”</p>
“另一尊礙於蟾神淫威,非但不報複,還贈我一冊本命經?”</p>
“嗯,若我真個修了,還算他報複成功。”</p>
動念中,陶潛先袖袍一揮將那《太陰十地補生經》收入囊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