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還真的有修道者反抗,但是,王曜景都沒有親自出手,他隻是抽調了部分朵顏三衛,便將這些修道者統統殺死。
朵顏三衛是最早隨著他修習武道的,其中最厲害的,已經達到了十夫長的水準,再加上朝廷氣運庇佑,殺死尋常修道者來,不會比殺雞困難多少。
隨著多次殺戮,修道者終於老實了下來。畢竟鬨事的都是些實力低微的底層修道者,那些厲害的早就見到形勢不對,投靠到朝廷這一邊的。
對於這些修道者,王曜景也沒忘了榨乾他們的剩餘價值。
一些修行水係、土係神通的修道者,被遣送到各地,挖掘溝渠,修建陂塘。在這個年頭,水就是命脈。
但絕大多數時候都得看天吃飯,否則來個洪澇災害,誰能受得了?
至於調動百姓去修建水利,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靡費的人力、錢財太多,一不小心都可能激發民變,當年元末造反,不就是從黃河工開始的。
現在有了修道者就方便多了,他們隻要得了朝廷的赦令,就可自由動用神通,幫助拓寬河道,引來水流。
還有些修道者,被調到了西南,在山林間修建官道。
西南多山,為何當地的土人很難被教化,還不是因為朝廷的軍隊在山林間很難發揮作用,山路崎嶇,大軍難走,外加瘴氣叢生,非是當地土著很難在這生活下去。
可是有了修道者,山林便不再是障礙。大量的樹木被砍伐下來,無數的山頭被削掉,一條條可以容納十數人並排行走的官道被修建了出來。
至於山間的瘴氣,那更不是問題的。修道者有無數可以采集瘴氣的法子,這些瘴氣被吸走大半之後,一陣風出來,就能全部吹散。
而山間的樹木被大量砍掉之後,瘴氣也就失去了滋生的源頭。
還有一些人,則是去了漠北。
漠北的環境惡劣,絕大多數的地方不適合種植。這也是為什麼大明不願意繼續對韃靼用兵的緣故,這些土地就算被打下來了,也完全無法用上。大明的百姓沒法在這生存,最終還是會被遊牧民族給占領。
就算蒙古人走了,也會有其他民族過來,完全吃力不討好。
可是,伴隨著朝廷派遣的修道者前往,原本貧瘠的土地,開始變得肥沃。河道被四處打通,流往各處。還有許多的荒漠,竟然生長出來了一棵棵樹木,整個荒涼的漠北,逐漸朝著塞上江南轉變。
修道者的作用第一次被用在了這個方麵,古往今來,都沒有哪個帝王與朝廷,能夠徹底征服修道界。
一切都熱火朝天,似乎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實際上,所有的修道者心中都懷有忐忑之心,一種劫難將起的感覺縈繞在所有人的心頭。
修道者講究順天而行,一切要與天命相合。但他們目前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在逆反自然,在與自然的規則相違背。
人,又怎麼能夠逆天呢。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