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紛擾,大清國的局勢一直都處於動蕩之中,一刻也不得消停。
聯軍從京城撤退,願意與清廷和談,清廷自是十分樂意的。這件事畢竟很不光彩,老佛爺和皇帝被逼的巡幸西京,朝廷西遷,國之大恥。
不過,南方才剛剛坐到了談判桌上,一個不怎麼好的消息就傳了過來。義和團進攻了落垡車站,俘虜了三百多英軍,裡麵還有幾名中層軍官。
那晚,聯軍從落垡車站前往天津,因為人數眾多,所以是分批離開的。義和團掐準了時間,等到大部分的火車都離開之後,他們迅速拆掉了軌道,把最後一列火車給包了餃子。
軌道被拆,不僅這列火車跑不了,那些離開的聯軍也沒法救援。最終,在經過了一夜激戰之後,最後一列車中的英軍被殺了兩百多人,俘虜則有三百多。
這對於義和團而言,算是一場巨大勝利了。說起來,這裡麵還有王曜景的功勞,他殺了英軍統帥西摩爾,還打的聯軍落花流水,把這些士兵全部變成了驚弓之鳥,在遭遇義和團的時候全然沒有了戰意。
義和團的這場勝利,不論是對於聯軍來說,還是對於清廷來說,都無異於一巴掌甩在了臉上,把所有人都打得懵逼了。
這邊還緊鑼密鼓的準備和談呢,那邊就傳來了義和團俘虜英軍的消息,玩我呢呀?
談判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微妙了起來。
不過,這些一地雞毛的事情,都是朝廷需要去傷腦筋的事情,對於王曜景來說,他倒是難得享受了一些天的安穩時光。
他躲在天穹寶殿內,每日看看書,倒也悠閒自在。殿內的經典凝聚了一代代人的智慧,他每日誦讀,倒也頗有收獲。
尤其是《南華經》,莊子的逍遙無為之意躍然紙上,讓他的心境逐漸趨於平和。
若說《道德經》通篇是以無為求有為,那麼《南華經》便是以無為求無為。
畢竟,老子清淨,莊子逍遙。
《太平經》中的根本,是老子思想的延續,隻是更加極端,幾近邪道。以莊子的思想補之,倒是讓王曜景多了幾分豁達。
不過,逍遙的本質是不滯。不滯於萬物,忘掉成心、機心、分彆心。所有的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全部摒棄。
王曜景自認是俗人一個,達不到如此高的境界。
安穩的時光匆匆流逝,不知道從哪一天起,紫禁城內忽然熱鬨了起來。
聽聞是南方準備和談了,那麼戰爭就結束了,老佛爺和皇上過了年估計就得回來,這宮裡肯定得收拾一下。
八國聯軍進城的時候,所有的官員、太監、宮女都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戰爭一結束,一個個卻好像是春天裡發芽的種子,一晚上的時間全部冒了頭。
這倒是一個咄咄怪事。
天穹寶殿在皇宮的東北角,平日裡不惹人注意,倒是也無人察覺這裡麵還住著一個人。
“快快快,把這裡的雜草給除一下,你們這些懶貨,就知道偷奸耍滑。”在宮牆邊的道路上,一個穿著太監服飾的男子尖著嗓子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