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朝武舉的真正意義在於變相征兵將,在雲展同意平西郡王進行一次肅清邊境外的戰爭時,今年參加武舉的人,自初選開始就認真審視。
記錄家庭情況遠比上科要嚴謹,獨子不征兵這是慣例,還有就是杜絕借武舉洗白身份的江洋大盜綠林歹徒。
武狀元榜眼探花的賞賜不算豐厚,千兩銀子、八百兩、六百兩,外加寫著狀元榜眼探花字樣的匾額一件。
有人可能要說,千兩銀子還不多嗎?
窮文富武自古有之,習武數年數十年花費上先不低,飲食健體等費用及請教頭的費用,還有會武後手癢打傷人的醫藥費用,一路打到武狀元的人,家裡大多不會缺少千兩銀子,就算仰視這千兩銀,這樣的人也不多。
武科和文科一樣,求官職或者求名聲。
京裡初賽開場,至少欒英名聲高高的起來,文狀元本就熱度還在。
清河侯在吏部,被尚書罵了又罵,命他把狀元帶回文職道上,清河侯看似灰頭土臉唯唯諾諾,心裡高興的很,而在其它人看來他的麵上光彩異常,欒景當年調戲人,身為嶽父的清河侯請假親身到祁家定親,明白人都會說他為人不錯,這事情上有擔當且明事理。
在這樣的朝代,清河侯為人算不錯的,在後世時代,清河侯也可以算賠情來的快。
南陽侯在戶部,上司同僚一起刮目相看,文狀元不好考,如今又要打武舉,於是都說欒家的孩子要上天,這出息大了去。也有同僚為欒英歎息,說文狀元放官職不可能會差,轉武職會有上戰場可能。但更多的人想到鎮國將軍雲展素來照應欒英,欒英一身功夫就出自護國公府,還是讚賞羨慕的聲音更高。
在苑馬寺任職的欒景也同樣享受到兒子出息帶來的好處,除去上司同僚增加的熱情,還有就是大家對於武舉的關注而對欒景親密起來。
苑馬寺輸送良種馬匹,與兵部往來最多,對於兵部的事情上心。而不會武的人也有一腔比試熱血,就像賭博自古禁到今天也禁止不了,小到姑娘們賭瓜子兒,大到賭徒傾家蕩產出人命,輸贏很能調動激情。
當然賭徒理當立即改正為上,人在這個天地裡,安身立命步上康莊,讓自己寬裕安寧並照顧需要照顧且能照顧的人方是正途。
苑馬寺裡熱烈談論著每一場比試。擂台在城外,這樣地方耍的開,但消息不脛而走,京裡各衙門紛紛投入關注,每天說著武舉,哪怕欒英今天不下場,也難免會說到他。苑馬寺也不例外。
大家恭喜欒景:“你家英哥兒了不得,文狀元再打個武狀元出來,一門一人雙狀元。”
有老成同事說話穩重,覺得這種談論給孩子壓力重重,他道:“隻要有名次,就是第一人了,至少我三十多歲沒見過文狀元進武舉,文科裡文武雙全的那當然有。這種事情隻在前朝裡事跡中聽說過。”
年長上司更穩重:“文狀元下武舉,哪怕沒有名次,也就是第一人了。”
大家哈哈大笑,說這話有理,空氣裡彌漫著歡快,欒景在這歡快裡陶醉不已,每天迫不及待上衙門,以便多呼吸一口這歡快空氣。
想當然的,他對燕燕感激萬分,對一直照顧的元秀感激萬分,對強壓他親事的雲展感激萬分。
苑馬寺裡以養馬為主,不是每天伏案的官職,上司網開一麵,大家結伴往城外看比試,欒英下場的那天欒景就有空到場,而且他的上司同僚們會陪他一起開溜到場下觀看。
自從有官職,欒景頭回覺得當官真好。
他們在場下揮拳呐喊,是人多心齊喊聲響的一個小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