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是不相瞞,爸爸還真的會跟小童計較。
【漢文帝】:若是遇上有錢財的,沒準還會設個局反過來騙一點。
【漢高帝】:咳咳,低調低調。
【聖祖爺】:……
這根本就不是低調高調的事情好不好!就這樣把這種事情這麼說出來,難道就不覺得丟臉嗎?
很顯然劉邦並不這麼覺得。
【漢高帝】:呂不韋這下子恐怕又是被坑慘了,阿政不但沒用他的錢返而還將錢倒過來給他,隻怕是圖謀不小啊!
【始皇帝】:卻也沒有這麼誇張。
【漢武帝】:說不準,本來這件事阿政沒有必要再找到呂不韋,可現在卻將事情挑明了,難保不會有彆的想法。
【唐太宗】:剛才呂不韋是不是又偷偷看了阿政一眼?一臉的欲言又止。
“呂舍人?”
阿政看到李世民的消息之後,立馬將頭轉向呂不韋,大大的眼睛中帶著少許的疑惑,正巧對上呂不韋探究的神情。
後者有些尷尬,訕訕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不知小公子是作何打算?現在已經知道他們的目的所在,不如將這事告訴大王?”
“直接告訴高大父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阿政點點頭,“隻不過政倒是以為,單單隻有魏國恐怕不能成事,隻怕他們會想要拉攏韓國。”
“可是韓國未必會同他們同流合汙。”呂不韋知曉韓國將美人送給嬴子楚的事情,心中也不由得感歎韓國聰明。
能以一個如此弱勢的國家處在交戰之地,還能抵抗到現在,著實是有點本事在身上的。
“如何說服韓國那就是魏國人的事情了,隻不過政曾聽老師講過,若是在一件事上隻有一個人去做,那這個人未達目的,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如果是有兩個人,恐怕也會在各方考量之下通體合作,所得利益無非就是平分。
可若是有三個人,這種情況就會截然不同。
尤其是沒有完全相同的三個人,這三個人也不會將所得十分公平的分出三份,如此一來,隻要有一方心懷鬼胎,那麼這件事可能就不成了。”
“呂不韋明白小公子的意思。”呂不韋心中也不由感歎小公子學習起來當真是快的很,就是這麼些天的功夫就將所學融會貫通。
而據他了解,大王分配給小公子與公子的老師似乎並未涉及到這一點,那麼就隻剩下一個可能。
那位知名的大儒荀子。
呂不韋發自內心的敬佩。
此事最好便是引多方下場,趁亂混水摸魚。
“隻不過魏,趙,韓三方畢竟同出一源,未嘗沒有合作的可能。”
“不不不,沒有趙。”阿政連忙開口糾正,神情也變得嚴肅,“趙太子一心隻想回到趙國奪取繼承權,衛國的事情他可不想插手。”
“可是剛才小公子也說,若是告知大王此事,不如讓他們內亂。”怎麼現在又拋開趙國提到秦國了呢?
呂不韋後半句話沒有直接說出來,阿政卻一下子聽明白了他言外之意。
“呂舍人,這世間事情,並非是非黑即白,而且你似乎是忘記了,最重要的便是衛國呀!”
“衛國?”
“現如今衛國已經知道韓,魏兩國在打他的主意,縱然在力量上無法抵抗,卻也能從其他方麵坑這兩國一把。
從中斡旋一番,未必不能獲取更大的利益。”
“還請小公子明示。”
呂不韋一時間實在是想不出衛國還有什麼地方可以直接利用,畢竟魏國打不贏秦國,對付他們還是手到擒來的。
“魏國使者不是在來的時候就已經給我們答案了嗎?要知道他們現在可是認定了信陵君要將這衛國作為投名狀交給趙國的。
隻需要衛國在其中挑撥離間,趙國如果想要留下信陵君,自然會對魏國施壓,屆時沒了魏國,韓國那邊的壓力也就不攻自破。”
“隻怕是信陵君不會這麼輕易上鉤。”
呂不韋說道。
“所以說我們要幫平原君送幾位門客,而後等到這幾位門客轉投到信陵君門下在提出這個觀點時,信陵君不就信了嗎?”
“等等,什麼門客?”
呂不韋一直自認為洞察了小公子的所有動向,卻不想就是在這期間幾天的時間就發生了這麼多他沒有聽過的事情。
門客又是什麼?
“這便是趙太子這一百金的由來了。”阿政臉不紅氣不喘的將五萬金說成一百,“高大父有意要在武始縣謀劃些什麼,政便將這事告知給了趙太子,趙太子便想讓政將他的人安排成衛國呂氏,借機再成為平原君的門客。”
作者有話要說:趙太子:我不是,我沒有
阿政: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