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三足鼎立(2 / 2)

而乘客則是能以出租車價格大概6折左右的價格完成行程。

這一套打法,跟顏浩所知道的打法差不多。

京京的這套打法優勢很明顯,那就是發展非常的迅速。哪怕起步比“咚咚打車”晚2個月。但是在司機規模和乘客數量上,京京甚至反超了“咚咚打車”。

10月長假剛過。鄭功就來找顏浩了。

”截止到目前,我們一共有名司機注冊,完成了1130萬個訂單,營收2.02億。

但是競爭對手京京打車目前的勢頭很猛。甚至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的發展比我們都還要好。我們得想個辦法才行了。”鄭功說到

“目前公司的財務情況怎麼樣?司機團隊的穩定性怎麼樣?“顏浩問到。

“由於需要發放補貼和優惠券給乘客。賬麵上的資金每天都在以400萬左右的數目在減少,而且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預計到年底,公司賬麵上的現金就會見底。

司機團隊還算穩定。一來司機都是有租賃協議在身,有壓力,所以乾活也有動力,二來,由於持續給乘客補貼,加上我們的平台調度機製有優勢。所以訂單的數量並不少。司機工作量都很飽滿。掙得也不少。“

鄭功說到。

“那麼,其實競爭對手的出現,並沒有給我們造成什麼威脅嘛。頂多就是資金壓力大了些。補貼大戰其實就是把雙刃劍,我們難受,對方也難受啊。我倒是覺得我們應該加速往二線城市下沉。起碼各省的省會應該發展起運力。擴大戰場的範圍。唔,優先從南方市場下手。畢竟我們用的電車,北方太冷了。影響續航。“

“可是這樣下去,京京打車的市占率和訂單數量肯定會超越我們的。到時候肯定會吸引資本的注意。到時候我們可就是隻出不進,會很難受的。”

鄭功說到。

“小浩,你為啥非要死磕走直營這個模式呢?我覺得我們也可以開放自由車主加入嘛。”鄭功接著問到。

“這就是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了。

對於乘客來說,訴求無外乎接單快,價格便宜,服務好。

對於司機來說,訴求就是賺錢多。勞動強度合適。

不考慮平台給的補貼等因素。雙方的訴求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衝突的。乘客少付錢,司機就少掙錢;司機多掙錢,乘客就覺得不夠便宜。

如果平台司機太多,或者說訂單量不夠,那麼有些司機掙不到錢,就會喪失積極性。或者轉投其它平台;如果司機太少,訂單太多。乘客短時間打不到車,也會焦躁憤怒的情緒當中。同樣會轉投其它平台去下單。

所以,除非某個平台能在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但凡有兩家平台勢均力敵,必定要打死一家才算完。

在我看來,打車軟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水泥+鼠標“的行業,不管怎麼變,它的根還是市政服務業,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後麵肯定會出台越來越多的監管措施來控盤。

現在京汽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他們司機進入門檻低,司機素質良莠不齊,而且平台對司機的約束力度比較小,這樣下去會導致後麵陸續出現一些問題。

而我們的優勢就是擴張有序,司機和乘客都能找到一個各自都比較滿意的平衡點。補貼這東西,好像誰家發不起似的。我們沒彆的,就是資金足。

我相信隻要我們堅持自己的節奏,修煉好內功,時間一久,競爭對手自己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到時候要麼對手倒下,要麼雙方合並,但是不管怎麼樣,肯定會以我們的意誌為主導。“

“那你估計,要燒多少資金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跟?”鄭功問到。

“三百億以上。當然,這不是馬上就要拿出這麼多,這當中會有個過程。看對手的韌性了。不過我相信單單京汽一家是撐不了這麼久的。京汽隻是先遣隊。後麵還不定會藏著什麼大鱷呢。“顏浩笑到。

“這麼多?……”饒是鄭功也被三百億這個數字嚇到了。

”嗯,所以我們還是要調整一下策略。

第一,在固定麵額的優惠券之外,再發起隨機立減。不按金額來,按百分比。比如說如果隨機到100%減免,那就是免費乘車了。不過這個隨機立減要在支付的時候才顯示出來。”

“全免?”鄭功問到。

“對,全免。雖然概率比較小,但是相較於每單減個一塊八毛的。免單更能讓人印象深刻。人都是有僥幸心理的。隻要免單過一次,他就會牢牢記住。後麵即便每次隨機減免的金額不大,他也不會放在心上。隻會記得自己某年某月某日,免費乘坐了一趟”咚咚網約車。“顏浩解釋到。

“這個辦法好。還有嗎?”

“還有就是……可以在二三線城市,我們計劃比較靠後才發展的地方,接受出租車加入。隻要使用平台支付車費。出租車同樣可以用優惠券。”顏浩說到。

“為什麼隻允許出租車加入?”

“嗯,畢竟出租車是在衙門口登記過的。安全性高一些。而且我們要逼著競爭對手在我們運力沒有覆蓋到的地方也搞補貼大戰。不能給他們“根據地”這樣的地區回血。“顏浩說到。

“行,我懂你的意思了。交給我吧。”鄭功點點頭。

等到鄭功走後,顏浩陷入了沉思。

自己跟京汽的打法,本質的區彆就是資金的流向。京汽的做法,錢是流向了社會層麵上那些閒散車主。專職的司機,有,但是比例很低。而且一般也都是自己有現成的車。賺到錢之後,大部分是拿去做了生活開銷。比如抽煙喝酒,或者是男人的私房錢。

畢竟這些自由車主許多都有本職工作。除非本身就是社會閒散人員,否則沒誰會為了開車把工作辭了專職跑車的。這也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上班時間的運力和下班時間的運力分布不均勻。

咚咚打車,由於顏浩給保底。所以這邊都是專職的司機。基本上顏浩補貼出去的錢最後都被這些司機賺走了。然後轉化成了新車的租賃款。最後大部分回流到了比雅迪。成為了比雅迪的營收。

王川福最近都樂瘋了。雖說賣給顏浩的車型利潤率很低,但是卻是夠養活生產線和工人的。而且順帶著同款車型的銷量以及比雅迪這個品牌的知名度也提高了不少。而且一旦銷量上去,那麼在跟產業鏈上遊的議價能力也會大增,這對比雅迪非常重要。

王川福恨不得雇幾個牛人去“咚咚打車”的商務部門,去幫鄭功加把力,儘快建立起城市網點。曲線拉升比雅迪的銷量。

繼京汽的“京京打車”之後,千度和阿裡合夥搞的“馬上打車”也推出了市場。合夥人中還有臨安的汽車製造企業極力。

網約車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短短3個月就形成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