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業從背後掏出來兩本冊子交給陳侃:“這是我這段時間晚上熬夜寫出來的關於接下來一個階段化工發展的思路。
一本冊子是石油化工,這個可能在晉地暫時用不到,但是以後肯定會用到的。
另外一本冊子是煤化工,以晉地充沛的原材料供給,接下來應該是我們大力發展的目標。
供你參考吧。”
陳侃接過老師遞過來的這兩本冊子,這兩本冊子都不太厚,每本隻有二十多頁的樣子,但是這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化學式、設備構圖還有各種反應參數,足以看得出來於業的嘔心瀝血,這是付出了極大的精力。
不僅於業付出了極大的精力,這兩本冊子對華國此時的化工業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立足於當前現實,給出了未來發展路線。
陳侃看得出來,這本冊子直接給出了未來二十年華國化工行業發展的圖景。
隻要自已按照這兩本冊子的規劃來一步步實現,那麼自已未來必然可以成為華國化工領域的話事人之一。
老師一手把自已送上了如此高度,這份恩情不可謂不重。
“老師......”
等陳侃抬起頭來想要說些什麼的時候,於業都已經轉身走了。
“你小子記住了,隻有三個月的時間,要是你小子沒辦法把燎原兵工廠需要的那幾樣材料和製備工藝給老子摸透了,老子把你吊起來打!”
於業衝著背後擺擺手,頭也不回地離開。
......
“老師,你說的這個近炸引信雖然好,但是這個研製的難度極高啊。”
實驗室裡,一個年輕的學生皺著眉頭跟於業說道。
“張應,這事兒肯定很難,不難我交給你乾什麼?”
於業帶著一個年輕學生,正在跟他講這個近炸引信的原理,分析近炸引信所遇到的難題。
張應:“......”
這年輕學生也是最開始被於業收攏過來的15名大學生之一,之前是物理學專業的學生,於業讓他先跟著郭守覺負責了一段時間的電力係統,之前也跟著陳侃研究了壓電陶瓷以及係統性的學了引信知識,於業決定帶著他完成近炸引信的研發工作。
這玩意兒可謂是防空曆史上的一大殺器。
在曆史上,在這玩意兒沒有發明之前,平均好幾千發高射炮才能打落一架飛機,即便有了雷達和定時引信的幫忙,在沒有近炸引信發明之前最低也需要平均500發左右的炮彈才能打落一架飛機。
像之前黃連溝空戰,那是有了足夠的地利,加之鬼子輕敵才打出來的傳奇戰役。
如今平安縣城一馬平川,可沒有了當時的地利,而且還不能引誘鬼子深入,所以隻有開發出絕對的殺招,才能防好鬼子空軍的轟炸。
於業答應楊興的特殊炮彈就是加裝了近炸引信的高射炮彈。
“老師,我昨天按照您給我的思路計算了一下,整個高射炮在炮膛內將會承受2萬個重力加速度,出膛以後炮彈會以每分鐘3萬轉的速度急速旋轉。
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很多精密元件根本就沒有辦法承受。”
張應也是有點頭疼,接到老師給的課題的時候本來是很興奮的,但是當他絞儘腦汁發現想出來的辦法都不太行的時候,就有點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