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夏 第六章 走向滅亡(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951 字 8個月前

孔甲逝世後長子皋繼位,照理來說新王繼位,應該四方來賀,但是夏的聲望已跌至穀底,以致於沒有幾個諸侯來朝拜。為一改頹勢,皋頒布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在他那個年代,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在完善經濟、政治的同時,皋也注重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孔甲剛逝世的時候,勢力強大的殷商組建了一支小軍隊準備閃擊夏都西河,不過在皋的沉著應對下,成功挫敗殷商,使得殷商出於畏懼之心暫時消停。皋治理起國家井井有條,經過十年發展,夏朝又慢慢恢複了些許元氣。

然而人有旦夕禍福,皋在執政的第十一年,突然暴斃。皋長子發繼位。發本人的才能是比較平庸的,不過他重視人才工作,四處求訪賢才,後來很中意一位養馬的,叫關龍逄,並破格提拔他做相。關龍逄做了二把手後,治國有道,硬生生將夏朝從懸崖邊拉回。

發在位第七年時,泰山發生地震,他本人也於當年病逝。發的嫡子癸繼位,夏代最後一任王。說癸大家可能還有點莫生,他就是夏桀,那個有名的昏君,桀是他的諡號,也就是說桀是後人給起的名,“凶惡”的意思。

初讀曆史時,桀給我的印象是一名荒淫無度的暴君,在他統治時期,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商湯故而替天行道,出正義之師討伐桀。我一看,桀這麼壞,活該啊,於是想當然地站隊商湯。到後來見識多了,才逐漸明白成王敗寇的道理,桀最大錯誤不是暴虐,是輸了。讀史書不能被史書左右,如此才能善做曆史的旁觀者。

桀其實也算是文武雙全,就是比較任性,剛上位就準備把都城遷回舊都斟尋,由於相是在那裡亡國的,所以斟尋又被大臣們稱為“亡國之都”,說那裡風水不好。桀膽子大,不迷信,後來還是遷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