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代目周夷王逝世,太子姬胡繼位,號周厲王。周厲王人高馬大,性子也比較剛烈,喜歡乾架,於是下令全麵整頓軍隊,想提高周朝軍事實力,教訓那些不聽話的諸侯。
這個舉措還是有點成效的,周厲王二年,楚侯羋熊渠吞並了兩個國家的大量土地後,自稱楚王,後來他知道周厲王在發展軍隊力量,立馬慫了,複稱楚侯,並送禮討好周厲王。周厲王三年,鄂國反叛,一直打到東都成周,周厲王組織了大量軍隊將其擊敗。次年,淮河流域的淮夷又來進犯,也被周厲王率兵擊退。自此兩次大勝後,周朝挽回了不少王朝的顏麵。
周厲王也是史書上常提到的暴君,說他搜刮民脂民膏、貪圖享樂等等。當時的財政部部長榮夷公,向周夷王提議施行國有資源專利權。對山川林木、海洋江河、礦產鹽業、捕撈畋獵等產業,一律收歸國家管理,私人使用必須交納賦稅,否則即以非法占有國家財產罪予以重罰。這個政策遭到了眾多大臣貴族的反對,大夫芮良夫振振有詞地說:“天下萬物是屬於天下人的,大王不要瞎逼搞啊!”看起來周厲王是在無情剝削民眾,大夫芮良夫是在為百姓著想。
斷章取義是很多史書的特點,如果不能完全了解當時的環境背景,你就會錯過很多曆史真相。真相是,當時所有的山川、田地本來就不屬於百姓,而是屬於各個階級的貴族,周厲王推行這個政策是為了打壓各貴族經濟,加強王室實力,而芮良夫代表的是小貴族階級,爭取的是他自己階級的利益,根本談不上為民爭利。
在我看來,周厲王是一個果斷的改革家,麵對積重難返的周朝,周厲王想通過改革扭轉這個局麵,雖然他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改革都有所成效,但是他是個失敗的改革家,他不知道改革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比如打壓貴族經濟,貴族就隻好加強對平民百姓的剝削,而最終大家都會歸咎於周厲王,於是流言蜚語不止,偏偏周厲王眼裡容不得沙,大肆捕殺傳播留言的百姓,使得舉國上下人人自危。
最終難以忍受的民眾在貴族的煽動下聯合西戎反叛周朝。周厲王三十六年,西戎舉兵進犯,周朝已經很久沒打過仗了,後期周厲王又懈怠了軍事管理,周朝軍隊很快敗下陣來。厲王三十七年,在西戎攻破都城前,周厲王率眾出逃至汾水流域旁定居下來,自稱“汾王”,過了十四年後病死。
太子姬靜還來不及逃走,隻好先逃到召穆公(召公是官職,召穆公是周成王時期輔政大臣召公奭的後人)府中,後召穆公府邸被包圍,無奈之下,召穆公為保王室血脈,將自己與太子姬靜年齡相仿的兒子交出去冒充太子,最終太子逃過一劫,召穆公兒子被亂刀砍死。
衛釐侯知道西戎進犯後,派了自己的兒子共伯姬和前來支援,各諸侯國的援軍也陸續趕到,姬和善於用兵,指揮各路軍隊擊退了西戎,並且鎮壓了國內暴亂的民眾。叛亂結束後,由於周厲王出逃,太子年幼,召穆公並未公開太子仍存於世的消息,王位空缺,諸侯推選姬和代行王權,由周公和召公輔政,史稱“周召共和”,或者“共和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