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三十章 新一輪的合縱聯盟(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969 字 5個月前

張儀擔任魏相後,合縱派代表公孫衍在魏國政壇上被逐漸邊緣化。公孫衍心裡明白連橫隻是一時的安穩,張儀是在拿魏國給秦國當擋箭牌,要想救魏國必須堅持合縱聯盟。

魏惠王已經被張儀給忽悠了,韓、趙兩國也開始親近秦國,公孫衍隻好到齊楚燕遊說,宣揚合縱抗秦計劃,還說張儀是個攪屎棍,希望各國支持他當上魏相,趕走張儀。張儀的連橫策略確實威脅到了齊、楚、燕,於是三國紛紛表示支持公孫衍,在國際上給公孫衍應援,施壓魏國驅逐張儀。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年老病逝。魏惠王在位五十一年,還算是比較積極工作的,但魏國在他手裡由盛轉衰,主要是三方麵的因素。

一是客觀上的地理劣勢。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周邊都是大佬,魏文侯有遠見,先搞了變法,讓魏國在戰國初期最先強大起來。後來齊、秦、楚等大國紛紛搞改革,也發展起來了,魏國就沒有多少優勢了。

二是對外策略的失敗。魏文侯時三家剛剛分晉,韓趙魏的領導人彼此之間關係還是比較好的,魏文侯也很注重團結三晉,三晉合一,就基本保持了原來晉國的超強實力。魏武侯時,開始膨脹了,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把旁邊幾個鄰居打了個遍,搞得沒朋友。到魏惠王時也一樣,老本漸漸被消耗殆儘。

三是人才流失嚴重。魏文侯時舉賢任能,不看出身,魏武侯之後魏國又開始重用宗室,布衣在魏國不好混。看看魏國先後流失了多少人才,吳起入楚、商鞅入秦、孫臏入齊,還有公孫衍和張儀,本來都是魏國人,後來選擇到秦國發展。

種種原因吧,在亂世裡霸業本來就不可能長久,魏國保持了百來年算是很不錯了。魏惠王死後,其子繼位,號魏襄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