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的憂患搞定後,王翦專心對付楚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24年,秦國六十萬兵力對楚國四十萬兵力,雙方都把老底拿了出來。有了上次的勝利,項燕覺得秦軍並沒有那麼可怕,於是率領主力出擊。王翦反而築營堅守不出,不管項燕怎麼挑釁就是不理會,天天帶著士兵們吃好喝好,打打籃球,健健身,讓士兵保持體能。
就這樣過了一年,項燕也煩了,但他覺得楚國兵少,沒法強攻,就帶著軍隊向東撤去,想要縮短戰線,這樣打持久戰的話運輸也方便一點。項燕前腳剛走,王翦隨即率軍出擊,開始窮追猛打。平靜了一年的秦軍突然變成了餓狼,楚軍防備不及,大敗而逃,項燕被殺。之前項燕就是這樣打敗李信的,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項燕死了,楚軍精銳儘喪,楚國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一年後,王翦攻占了楚國全境,楚王負芻被俘。昌平君被擁立為楚王繼續抗秦,不久後也兵敗身亡。公元前223年,楚國徹底滅亡。
楚國的曆史非常悠久,建立於西周初期,經過數代人的篳路藍縷,到春秋時期成為了南方一霸,晉楚爭雄也成為了貫穿於春秋的主線劇情。到了戰國之後,楚國除了在楚威王時搞了段變法圖強,剩下的時間基本上是逐漸走上沒落,吃老底。楚國有這麼大塊地盤,卻沒發展起來,關鍵在於楚國的政治體係。楚國的政壇是貴族的天下,在七國當中,就屬楚國的貴族最根深蒂固,曆代令尹或是大將軍總是那幾個大家族裡來的。所以楚威王死後,吳起變法迅速失敗,平民在楚國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空間。高層被貴族壟斷,腐朽不堪,這樣的楚國是走不遠的。
國破山亡,一個年僅十歲的男孩見證了這一切,他暗自下定決心,複國報仇。這個小男孩就是項燕的孫子,項羽,未來的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