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欣回到軍中趕緊向章邯彙報情況:“現如今趙高獨掌大權,給他這種打工是沒有出路的。我們打仗打贏了,趙高肯定嫉妒我們的功勞,想方設法要弄死我們,打不贏,我們肯定也要被處死。章將軍,還請您多多考慮。”
司馬欣說完這番話後,章邯心裡也大致有數了,這時候趙國的陳餘也派人送來了一份信,說道:“白起、蒙恬這二位秦國將軍功勞總大吧?看看他們的下場多慘,被套了罪名就弄死了。章將軍你給秦國打仗三年了,陣亡的士兵數十萬。如今諸侯群雄並起,趙高他也怕秦二世怪罪於他呀。按照趙高的尿性,他現在估計想要甩鍋給將軍你了,你還能有活路嗎?這仗無論你打不打得贏,最終都得死,還不如跳槽跟著我們,一起推翻暴秦的統治,到時候大家都能當王。”
讀完這封信,章邯思索良久。出道以來,章邯兢兢業業為秦朝打工,要是沒有他,秦朝早就完蛋了,拚死拚活換來的卻是猜忌,這種老板不跟也罷,於是隨即派人到項羽那裡求和。對於章邯的求和,項羽不屑一顧,畢竟章邯是他的殺叔父仇人,“現在你想投降了,沒那麼容易。”項羽下令,由蒲將軍領兵渡過三戶津,再次對秦軍發動進攻,章邯部隊難以招架,又吃了次敗仗。
作為項羽來說,他肯定是想要手刃仇敵的,但後勤跟不上了,糧草短缺,而且章邯部隊也還有一戰之力,真要趕儘殺絕也很困難。當章邯再次派人來求和時,項羽鬆了口,對大家說:“軍中糧草短缺,算了,我們就接受章邯投降吧。”軍中一致讚同。
幾日後,章邯與項羽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見簽訂盟約,章邯見到項羽聲淚俱下,說趙高對自己的迫害,說自己多麼多麼難乾。看章邯這麼傷心,項羽也沒有再計較殺叔父之仇了,還封章邯為雍王,任命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原先的秦軍部隊作為先鋒。
項羽性格上的弱點從這裡就暴露出來了,一個屠城說屠就屠的人,麵對仇敵章邯,就這麼放過他了。項羽天生高傲,在他麵前隻要表現得夠謙卑、夠順從,他就會覺得你也就這麼回事,不足為患,他喜歡是的征服感,不是以強欺弱。項羽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殊不知這個弱點是致命的。
巨鹿之戰是決定反秦鬥爭形勢的關鍵戰爭,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經此一站,秦朝主力軍喪失殆儘,戰局情況瞬間扭轉,秦朝也離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