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南京城陰雨綿綿。
就是皇宮之中都有些陰冷,至少身在空曠的謹身殿偏殿裡的顧遠是這樣的感受。
不過他還是克服了天氣的不適,對著永樂帝朱棣侃侃而談,把自己掌握的關於大明兩百多年的曆史儘數道出。
此時殿中隻有他和朱棣二人,就連鄭和這樣的親信貼身太監都不在旁。
這要讓外人知道了,不知得有多少朝臣會羨慕眼紅到發狂。但沒辦法,如此重大的事情,也就隻有身為皇帝的他能聽,他人聽了都是死罪。
“……就這樣,隨著闖軍殺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儘,大明天下也就徹底完了。雖然後麵還有個南明小朝廷苟延殘喘,但我就沒什麼了解,他們也沒掀起什麼風浪。
倒是東北的女真人建立的滿清,趁著中原大亂,又有吳三桂這個大漢奸打開山海關放他們進入,居然奪取漢人江山,從而建立了兩百多年的清朝。”
說到這兒,顧遠隻覺著口乾舌燥,也顧不上在皇帝麵前失禮,便拿過早涼了的茶壺,噸噸噸一氣就把壺裡的水喝了乾淨。
自己這回是真把畢生所學都拿出來了,至少是把自己之前看過的關於明朝的各種曆史故事都串聯著複述了出來,還挺有係統性的,好好排練著都能上百家講壇了!
在給自己的表現打了滿分後,顧遠才發現朱棣一直保持著沉默。事實上自打他說到魏忠賢擅權,和東林黨鬥個你死我活開始,之前還對一些事情做出評論的朱棣就已沉默了好一陣子了。
再抬頭,就見朱棣坐在上首的禦案後,麵沉似水。這讓顧遠心中更增壓力,一如外頭陰鬱的天氣:“他不會因為這樣的結局而動怒,最後遷怒到我身上吧?”
足足又沉默了有十多分鐘,朱棣才吐出一口悶氣:“宦官當權,權臣當朝,朝中黨爭不斷,還有貪官遍地,文貴武輕導致被一群流民反賊打入京師,被一個蕞爾小族篡奪天下!好啊,真是好的很!”
顧遠聽這些從朱棣牙齒縫裡迸出來的語句,眼皮都跳個不停,隻能出言勸說道:“皇上息怒啊,這都是幾百年後的事情,而且我們幾百年後的人也仔細研究過,咱們大明所以最終滅亡,其實也和氣候有關。是幾百年不遇的小冰川極寒天氣,才導致的糧食絕收,天下大亂……”
“你就不必為那些廢物說話了,氣候什麼的無非起個推動作用,關鍵還是在人。是我大明後邊多代子孫昏庸無能,是那些朝中官員一個個鼠目寸光,自私自利,才真正釀成了這般結果!”
朱棣咬著牙做出最終的評斷,都讓顧遠對他刮目相看,這認識深刻啊,比後世許多網友都看得透徹。
這讓他不禁好奇,多問了一句:“那皇上可有想過此時做些什麼,好改變將來的結局麼?”
得來的卻是朱棣的一聲嗤笑:“子孫無能敗家,祖宗做多少都是無用的。幾百年後的事情,俺又怎可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漸?兒孫自有兒孫福,俺何必費這心思?”
大佬豁達通透,666!
顧遠在心裡由衷地感歎著,對這位永樂大帝是真心服氣了。
此等心胸眼光,確非常人能比,放到古往今來的皇帝中,那也是位列前茅的存在了。
彆的不說,這要是換成他爹朱元璋,恐怕就得立刻下旨出兵,把東北的女真人趕儘殺絕,徹底滅族以絕後患了。
然後說不定他還會想法子把陝西的李姓之人都給哢嚓了,再讓子孫後代嚴密掌控陝西的驛站係統,杜絕李自成的出現。
這麼想著,顧遠忍不住出聲讚道:“皇上果然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英明雄主,胸懷寬廣,叫人佩服!”
朱棣勉強一笑,又看向了他:“你倒是會說話,俺問你,俺在幾百年後評價如何,你真覺著俺在古往今來的帝王中可位於前列?”
這位永樂大帝開口閉口總是自稱“俺”,顧遠剛開始聽著有些古怪,現在竟莫名生出點反差萌來。
不過對這個問題卻也不敢怠慢,腦子快速轉動,回道:“皇上在後世自然享有大名,被人稱作永樂大帝,是可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列的千古一帝。不過在小民看來,皇上甚至在許多方麵還勝過了這些古之帝王呢。”
“哦?”
顧遠忙又進一步解釋道:“宋太祖趙匡胤奪孤兒寡母之皇位,而且宋朝羸弱,接連被遼金等外族所壓製自然不必說了;論秦皇漢武,武功固然赫赫,但卻略輸文采,而皇上您卻製永樂大典,可傳後世。而且我大明的科舉製度正是在您的手上發揚光大,讓天下寒門子弟都有了晉身入朝為官的機會,可比隻用豪門世家子的秦皇漢武強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