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無奈,自從有了九妹妹,父皇的心態真是越變越年輕,還會為了裝逼讓他做捧哏。
太子很自然地道:“父皇所言甚是。科舉製定不能改,他們這麼鬨,必然是想要其他有利於權貴子弟的訴求,比如,增加科舉中最後錄取權貴子弟的數量……”
太子一連說了好幾條他對於外地學子訴求的猜測。
再之後,太子才道:“不過,兒臣總覺得有些沒想到點子上。不知,父皇可能指教?”
李丞相聽到這,嘴角微微抽搐地摸了下胡須。
他覺得太子分析得很好,就是……
李丞相目光悄悄看向皇帝:太子還是太年輕了啊!陛下擺明是想在小國師麵前展示一波,太子將這麼多猜測說完了,現在再去問陛下,陛下還能說啥?這豈不是駁了陛下的麵子。
係統:【阿軟你說得對,大侄子和你阿兄都猜到啦。】
元軟:【嘿嘿,我就說阿兄和大侄子肯定不用我指點。】
這時,皇帝表情很沉穩,道:“太子你把那些學子想得太正直了。”
眾人一愣:太子之前的分析,已經將學子們的貪婪展現的淋漓儘致,這還能叫做太正直。
皇帝繼續道:“他們大鬨一場,不會訴求一些“增加權貴子弟錄取數量”這種小打小鬨。如果朕
沒有猜錯,他們應該是想要兩個製度的融合。美其名曰,各退一步。”
眾人:???
太子也有些驚訝,拱手道:“各退一步?兩個舉措融合?父皇您的意思是?”
元軟也忍不住嘀咕:【融合?!難道說他們會要求,凡是能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必須是各個地方舉薦過來的。若是這樣,即便科考的時候糊名,同樣也能保障貴族階級不被平民學子衝擊。換句話說,另外一種類型的舉薦製麼。】
眾人:!!!
原來是這個融合。
怪不得還能美其名曰“各退一步”。
皇帝滿意地看了元軟一眼,然後瞪了太子一眼。
太子眨了眨眼,這個路子他不是沒想過,但他不太認為外地學子敢提出這麼衝動的建議。
恰在這時,後方傳來一些吵吵鬨鬨的聲音。
元軟往後看去,發現之前聚集的人群正在緩緩往他們的方向走動。與此同時,還有渾厚的聲音在喊著。
“諸位可還記得。《禮記·大學》的一段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人的嗓音很有煽動力,他激動地開了個頭。
附近的人群也跟著一起附和,“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這時,領頭的人將引經據典的話說完。
領頭人高聲道:“諸位,隻有把自己治理好的人,有德行的人,才可以協助陛下治理國家。光有學識,無才無德的人位居高位,隻會造成慘案。若是不先舉薦學子,若是所有布衣都能參加科舉,那會錄取多少品德不端的人,這對大夏是多麼大的傷害啊。”
他說一聲,底下的學子們也跟著附和一聲。
太子:……
草率了!這群學子真的很敢啊。
最後,他忽然登高舉手。
元軟瞳孔一縮:……
居然是文治禮?!
這小子也好意思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