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兒,元軟覺得氣氛完全不一樣啊!
兩個字來形容:熱鬨!
相當的熱鬨。
比如裴郎君寫下“落雨”的詩詞後,所有的學子都放下自己的創作,正大光明地討論怎麼修改裴郎君的詩句。他們不止會指出裴郎君詩句中認為不好的點,甚至會直接二創修改。
裴郎君也不生氣,還樂嗬嗬地加入一起修改創作,偶爾看到很好的二創,他還會自己拍腦袋吐槽,“哎呀,怎麼之前沒想到呢。”
而且裴郎君的反應不是個例,但凡有一位學子寫出了詩詞,其餘學子都會放下手中的創作,覺得詩詞優秀,就各種拍彩虹屁,舉杯祝賀,飲酒歡笑。覺得不夠優秀,就會各種給建議,爭論到改到合適為止。
元軟一開始覺得他們有些太冒昧,完全沒有文人的雅。
但看了一會,元軟又覺得這群人透著一股熱熱鬨鬨的團結和韌勁,彆有另一番值得稱讚的地方。
看到後麵,元軟隻能感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不同人的不同喜好,尊重祝福。
……
這時,裴郎君小心翼翼地來到太子身前,將那些寫下詩詞的學子們詳略得當地介紹了一遍,重點突出這些學子們曾經的優秀事跡,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能。
說完這些寫了詩詞的,裴郎君也沒忘記沉默的學子,他會見縫插針地介紹某些人雖不擅長文賦,但其他方麵優秀突出……
元軟看著裴郎君,忽然感慨:【這人放在21世紀,怕不會是最優秀的人事獵頭。】
眾人:???
最優秀的hr?什麼意思?
係統連連稱讚:【阿軟說得對。這人對同伴的事跡都記得好清楚,講話也好真誠,真要舉薦人肯定一推一個準。】
元軟:【對對對。這人情商也高,雖然性格包子了點
,但也能擔事。我好像有點點理解,他為什麼偏居一隅的時候反而能混得好了。】
係統有些迷茫:【為何?就因為他真誠?包子?】
元軟吃了一口糕點:【我猜的啊。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需求不一樣。比如,戰亂災年,老百姓最缺的就是安全感,信任、真誠與友善。這位老好人正好全有,還願意吃虧,他自然會成為災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災民們信任他聽他的。他就好管理。】
係統連聲附和:【對對對!瓜裡麵也說過,他是災民們的精神支柱,家家戶戶之間的扯皮都會來找他主持公道。那他在京城當官怎麼就那麼拉胯?京城人都不老實?不需要真誠?】
太子一行人:……
元軟一哽,喝了一口奶羹:【……不能這麼說。有點像曾經老板說的,大公司不適合家庭小作坊的運營模式。他為啥不適合做官的具體原因不知道,但他能讓陷害他的人都收手保一把,人品肯定沒得說。哎呀……】
元軟忽然一拍手:【我想到了!這人品德這麼好,正好又缺錢,可以讓他試試替代二公主管玻璃啊。】
大公主猛地看過來。
係統:【啊?但是阿軟不是說他詩詞不行麼……】
元軟:【你看啊。正好製作玻璃的廠從皇宮遷徙出來了,守玻璃廠不需要詩詞天賦,我那玻璃廠目前也就一家庭作坊,他為人真誠,人品好不會有什麼花花腸子,簡直完美匹配。還能為皇後減負。】
係統:【說的也是!免得影響帝後夫妻生活。】
大公主震驚地看向太子。
太子故作沒聽見,轉開了視線。
元軟:【噗。統兒你不說,我都差點忘了……不是因為這個。我是想著,可以從裴郎君開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太子和祈悅一頓,若有所思。
大公主滿臉好奇:怎麼授人予漁?
係統:【阿軟指的是讚助這一批平民學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