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爭鋒從融合時空記憶開始》全本免費閱讀
為此,李唐立刻行動起來,首先建立生態農業研究所,全球招募生態農業專家學者、技術人員。
接著又組建大秦農業子公司,收購了一批農業公司、日用品公司,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糧食和日用品供應鏈。
並且還進行全麵采購,建立起一個動態物資倉儲體係,確保三年所需的物資。
有了這個基礎後,李唐開始指導生態農業研究所的研究員們,進行大樓式生態農業研究。
這方麵,李唐融合的時空記憶中其實也是有相關技術的,這部分記憶當時存在於天龍戰士的記憶裡。
那個時期的龍族地下基地,生態農業才是基地的核心命根子,因為整個藍星地表已經沒有合適的地方種植糧食。
沒有糧食,人類無法生存,再先進的科技,都將沒有人類能夠應用和發展。
哪怕是天龍戰士,也參與過生態農業設備的建造和維護。
李唐將時空記憶中的生態農業技術梳理好,結合現有科技形成一個新的體係,通過虛擬頭盔傳授給生態農業研究所的研究員。
一棟生態農業大樓,每一層100萬平米,相當於1500畝,將相關自動化設備安裝到位後,實用種植麵積都在1000畝以上。
整棟大樓以100層為標準,實際種植麵積就是10萬畝。
以水稻為例,畝產1噸,一季可產10萬噸水稻,一年可進行三季生產,則年產30萬噸水稻,可滿足30萬人一年主糧需要。
以養豬為例,一層就可養50000頭豬,一年兩季生產,可年產100萬噸豬肉,當然用不了那麼多,所以養殖大樓是分層養不同的雞鴨豬牛等。
這樣一棟百層生態農業大樓,總部基地這裡動用【雲鼎】和【百工】、【精工】機器人,僅需一周就能建設完畢,投入農業種植生產。
第四次工業革命,徹底將農業這個靠天吃飯的行業,變成了大規模工業化產業。
當這樣的生態農業大樓一周內同時完成10棟的時候,生態農業研究所所長厲益農甚至都笑哭了。
“袁老若能見到這一切,就好了。”
隨即,生態農業研究所的所有人都全力投入,發誓在各個品種的第一季生產上,就要以一場驚人的大豐收來告慰先輩。
雖然農業生產需要時間,暫時看不到第一季生產成果,但是基本上李唐已經能夠確定不會失敗。
畢竟,整個生產過程在零號的全環境係統中模擬了無數遍,同時整個過程還是零號來控製生產,想要出問題,除非有人搞破壞了。
夜幕降臨,整個總部燈火璀璨。
千米高樓之上,風速極快,但是花蕊高樓的窗戶設計很獨特,所用材質與航天器上的舷窗完全一致。
加上【雪泥】外牆的特彆厚度,在室內完全感受不到高處的狂風。
“零號,我們公司內部人員信息排查的結果出來了嗎?”
曾經公司的幾次招聘,李唐都會進行逐一把關,也確實揪出了一些奸細。
但近期的幾輪大擴招,李唐沒有再親自把關,而是利用虛擬頭盔的某項功能,結合零號實施了相應的技術把關審核。
但意識科技的發展屬於新鮮事物,甚至時空記憶中都沒有這項科技,自己也是誤打誤撞,才與蘇亞菲共同開創出來。
目前還屬於初期階段,虛擬頭盔中的這項功能,究竟效果如何,李唐還沒有真正實踐驗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