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海號”被擊沉後,雖然沒能得到其被擊沉的詳細情報。
但東倭海軍經過反複研判,認定是“鳥海號”過於靠近海岸,敵艦借助港灣隱蔽接近。
導致由於距離過近,標準3構築的防空網來不及反應,就被對方得手。
因此,黑田信澤這一次才會把整個艦隊放在遠洋外海,而不是靠近海岸。
雖然這導致如今沒能及時發現隱藏於丹老群島的蒲甘海軍真正主力。
但是幸好拉開這個距離,現在才贏得了及時反應時間。
整支特混艦隊擁有544個垂發單元,可以發射480枚標準3防空導彈,和64枚標準2防空導彈。
在黑澤信田下達防空作戰命令後,五艘宙斯盾戰艦立即開始向鎖定的來襲導彈發射標準3防空導彈。
以兩枚打一枚的設定,短短2分鐘,就升空了首批312枚標準3防空導彈。
同時,四艘最上級已經隨時做好了對漏網之魚補槍的準備。
由於來襲導彈屬於超音速反艦導彈,且攻擊線路和傳統的掠海攻擊模式不同。
來襲導彈采用的是類似彈道導彈的彈道攻擊模式,因此攔截時間僅有不超過5分鐘。
也就是說,此時應該要發射第二波防空導彈。
否則就沒機會再發射了。
黑田信澤果然就在此時下達的兩道命令。
一道要求4艘最上級立即發射64枚標準2防空導彈,目標直接由五艘宙斯盾戰艦的雷達係統通過數據鏈分配。
一道要求11艘初雪級驅逐艦,將2組四聯裝剩下的四枚魚叉反艦導彈全部發射出去。
目標同樣有宙斯盾戰機的雷達係統通過數據鏈分配。
因為就在剛剛那些導彈來襲的瞬間,宙斯盾雷達捕捉到三艘敵艦目標。
黑田信澤眼眸中透著幾分決絕,若是無法防住來襲導彈,那麼至少也要給予敵艦以同樣的打擊。
一時間,4艘最上級的垂發單元瘋狂運轉,標準2導彈一枚接一枚地垂直升空,飛向已經開始下落的來襲導彈。
幾乎與此同時,11艘初雪級驅逐艦也將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裡剩下的導彈全都打了出去。
44枚魚叉反艦導彈,以0.83馬赫速度向著丹老群島中的三個目標飛去。
曾經風帆戰艦時代,艦炮互轟,僅僅隔著五六百米,隨後就會進行接舷戰。
到了鐵甲艦,乃至無畏艦時代,艦炮互轟已經可以進行跨射。
等到航母登場之後,一群魚雷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成為了所有艦船的催命鬼。
從這?時候開始,海軍艦船最大的敵人就是來自空中。
艦船的防空作戰成為極為重要的性能指標。
隨著反艦導彈的出現,防空作戰開始轉向反導作戰,難度更加提升一個層級。
宙斯盾雷達係統加垂發單元組合的出現,基本解決了艦船反導的難題。
龍國的055則更進一步,將垂發單元技術提升到冷熱共架發射。
尤其是將反艦導彈納入到垂發單元,再也不用在甲板上額外布置傾斜角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使得055大驅在隱身性能上更加優於他國同類艦艇。
因此,當東倭情報部門拿到那份鷹擊23反艦導彈性能參數,發現該反艦導彈竟然是走彈道導彈的彈道模式時。
東倭海軍部門對飛羽級護衛艦就產生了它應該是054C的外貿版。
因為054C護衛艦和055大驅一樣,甲板上再也沒有傾斜角式反艦導彈發射箱。
顯然054C護衛艦也全部采用垂發單元,實現了各種導彈共架發射。
也隻有這樣,才能發射那種射程達1000公裡的鷹擊21反艦彈道導彈。
誰想到,人家居然又推出了一款模擬彈道導彈的反艦導彈。
或者說類似於標準6防空導彈的反艦導彈呢?
此時測算到的來襲導彈速度達到2.8馬赫,從發現到對方命中己方艦隊,僅有不到7分鐘。
東倭特混艦隊以偷襲方式,發射第一輪魚叉反艦導彈,攻擊200公裡外的八艘蒲甘護衛艦。
以魚叉反艦導彈0.83馬赫速度,需要14分鐘。
結果就在發射後3分鐘,蒲甘海軍真正的主力發射了反艦導彈來攻擊東倭艦隊。
以對方來襲導彈速度,也就是己方偷襲發射的導彈還沒飛到蒲甘那八艘二流護衛艦,東倭特混艦隊就會先承受對方156枚導彈的攻擊。
黑田信澤此刻眼睛緊緊盯在不斷變化的態勢圖上。
那一批紅色的導彈標記,代表著來襲導彈。
此時已經開始從3萬米高空拐頭向下!
態勢圖上還有一批綠色的導彈標記,代表著己方發射的第一波標準3防空導彈。
它們正在接近那些紅色標記。
黑田信澤看著越來越接近的雙方導彈標記,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成拳。
心底已然開始無聲呐喊,“天照大神保佑,一定要攔截成功啊!”
黑田信澤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然後他感覺眼睛似乎花了一下。
來襲的紅色導彈標記在態勢圖上似乎跳動了,接著己方綠色導彈標記就很快消失掉了!
納尼?己方的標準3導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