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設個小目標,一個月賺一百萬!(1 / 2)

熾熱的玻璃溶液從熔爐中提取出來,倒入模子鑄造成平滑的玻璃板,成型後再次送入窯爐退火,以消除內應力,避免破裂。最終,它靜靜地等待著冷卻的降臨。

“恭喜殿下,可喜可賀,成功了!”

穀大用望著那片製作完成的透明玻璃,滿心歡喜地向殿下祝賀。

朱厚照輕撫著那晶瑩剔透的玻璃,手指間傳來的一絲涼意令他心生滿足。

工廠終於能夠正式運作,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穀大用,你知道這批玻璃的用途嗎?”

“回稟殿下,第一批玻璃將用於溫室的建設。”

朱厚照早前已吩咐過穀大用,要搭建一批溫室,並招募了一些擅長溫棚種植的農民。他整理了《溫室蔬菜種植實用指南》,提前對他們進行了培訓。

負責溫室建造的工匠早已按照這位年輕主人的要求,建好了奇特的溫室框架,隻是尚未安裝屋頂。

據那位年輕的主人說,未來會用玻璃來覆蓋頂部。

今日見到這玻璃,工匠們無不驚歎,這如薄冰般的物質顯得極為珍貴,用玻璃作為溫室的瓦片,實在是奢華至極,富人的世界真是難以捉摸。

不隻是工匠,劉瑾、張永和穀大用也無法理解,這些玻璃稍加加工就能成為鏡子,一麵至少值一萬兩銀子。

不,不止一萬兩。以前拍賣會上的鏡子尺寸有限,而現在有了專門的玻璃熔爐,能製作出比人還要高的整塊玻璃。這麼大的玻璃做成鏡子,每塊的價格會是多少呢?

而且殿下不是隻建了一座溫室,而是整整十座,每座占地一分,十座加起來就是一畝地。

想到要在一畝地上鋪滿玻璃,劉瑾他們都不禁心痛。

朱厚照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利用玻璃盈利是遲早的事,眼下最重要的是培育土豆和玉米。

自上次離宮回來後,朱厚照便找了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農學習農業知識,親自為土豆催芽。儘管劉瑾對殿下的新愛好感到好奇,但比起出宮遊玩,這無疑是個更好的選擇。

眼見一座溫室竣工,朱厚照便帶著幾位老農開始研究如何在溫室裡種植土豆。

朱厚照親自揮鋤挖坑,劉瑾等人怎能讓殿下做這樣的體力活,上前勸阻卻被他一腳推開。

劉瑾等人麵麵相覷,既然殿下執意要做,他們也不能閒著。試圖幫忙,卻被殿下訓斥,他們這些人伺候人還行,乾起農活隻會幫倒忙,遭到了朱厚照的嫌棄。

實際上,朱厚照自己做得也並非十分熟練,但他要表達的是他的決心。

我,朱厚照,大明的殿下,對溫室中的作物有多麼重視,你們必須明白。

有了高產且適應性強的土豆和玉米,大明的百姓應該不會再忍饑挨餓了。他要讓父皇知道,他所說的讓每個人都能吃飽飯,並非空洞的承諾。

夜幕降臨,朱厚照攜帶玻璃工坊新製的樣品返回東宮,準備給弘治一個驚喜。乾清宮內,弘治正目睹三位重臣激烈的辯論。戶部尚書韓文、兵部尚書劉大夏和禮部尚書張升已爭論了半個時辰。弘治聽得頭痛欲裂,這時通報傳來,太子殿下前來問安。弘治心想,讓太子參與政務也是好事,於是命太子入內旁聽。

朱厚照步入時,官員們正爭論得如火如荼,無人留意到太子殿下的到來。即使察覺,他們也假裝未見,爭執正酣,哪有工夫行禮,此刻絕不能示弱。弘治見太子進來,示意免禮,並吩咐太監蕭敬為太子搬來錦墊。

朱厚照理解弘治正在忙碌,安靜地坐在錦墊上,聆聽朝廷巨頭們的爭論,不,是商議國事。他稍作傾聽,便明白爭執的核心。錢!明朝北方的韃靼部和瓦剌部持續騷擾邊境,河北至山西的民眾深受其害。兵部尚書劉大夏請求朝廷撥款支付欠發的軍餉和安撫百姓的銀兩。河南遭遇罕見洪水,黃河泛濫,百姓流離失所,已有叛亂發生。戶部尚書韓文主張用錢賑濟災民。

而禮部尚書張升則顯得最為底氣不足,太皇太後即將迎來七十壽辰,明朝以孝治國,按照禮儀應隆重慶祝。弘治已向太皇太後提出簡辦,她也爽快答應。然而,按照韓文和劉大夏的提議再削減,太皇太後的壽辰會顯得過於寒酸,不如不辦,屆時還有藩王和外國使節會來祝賀。

三人各執己見,誰都不願退讓,但國庫的銀兩有限,分配不當,事情就會辦砸,責任重大,誰又願意擔這個責呢?吵累之後,三人把難題扔給弘治,讓他定奪。

朱厚照看透了,這三人爭論到最後,隻是把決定權交給皇帝。他說把錢給誰,如果給我的份額少了,到時候彆怪我辦事不力。朱厚照心中暗罵,這些朝廷官員都是老謀深算的狐狸,老朱家請你們來是解決問題的,你們卻把難題留給父皇。

弘治握著奏章,反複思量,隻能妥協,他心一橫,決定再次削減太皇太後的壽辰開支,優先滿足劉大夏平亂和張升救災的需求。

朱厚照聽到最後的決定,心中不滿。他前世是個孤兒,這輩子格外珍視親情,見弘治為了節省,連太皇太後的壽辰都要壓縮,覺得委屈了家人,於是出聲反對“若再縮減太皇太後的壽辰預算,豈不是讓那些前來祝壽的小國嘲笑我們。”原本打算勉強接受弘治提議的三位官員,沒想到太子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不和諧的聲音。

“太子,不得妄議國事。”

弘治首先責備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平息了三位大臣的不滿,可不能因為太子一句話,又引起新的紛爭。

"太子深居皇宮,不曉民間困苦。可知你衣食所用,皆源於百姓?如今民眾生活艱難,太子是否心係黎民呢?"

劉大夏對弘治的妥協策略早有微詞,此刻聽太子竟質疑此事,便將怒火直接對準了太子。

"我大明以孝立國,本宮隻是想為太皇太後舉辦一場體麵的壽宴以儘孝道,難道儘孝也有錯嗎?"

朱厚照感到憤慨,這劉大夏怎麼如此尖酸,一句話就給他扣上了不關心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懂國家之事,老臣無意與太子深入討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