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快速斂財(1 / 2)

近期,錢記雜貨在京城裡聲名鵲起,皆因店內開始售賣西洋鏡子。

巴掌大小的鏡子,原價一千兩,現在半價出售,僅售五百兩;三尺見方的鏡子,原價一萬兩,現在三折,隻賣三千兩,限時限量,過時不候,售完即止。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顧客絡繹不絕,買得起的爭先恐後,買不起的也想一睹西洋鏡子的真容。

起初,錢進來還擔心這鏡子會帶來麻煩,果然有人趾高氣昂地登門,企圖通過威脅或利誘打聽鏡子的來源。

當朱公子安排在店內的人員出示腰牌時,那些人頓時啞口無言,連忙道歉,狼狽離去。

也有不認識腰牌的,多嘴一句,立刻被帶走,連東廠的腰牌都不認識,你還算哪根蔥。

錢進的風光前所未見,同行們不再直呼其名,恭敬地稱他錢掌櫃或錢大爺。每日數銀子數到手指麻木,夢中亦笑出聲來。

醒來後,他問女兒,咱們賺的錢,該如何與朱公子分配?

錢夢竹告訴他,目前朱公子急需資金,先填補他父親那一百萬兩的債務再說。

錢進心中憤慨,原來這些日子辛辛苦苦數的銀子,竟然是尚未過門的姑爺的錢。他家怎會有百萬巨債?看女兒這態度,若賣鏡子的錢不足,恐怕連自家產業都要賠進去。

還未出嫁,她的心已偏向外人,全是她娘寵壞的!

壽寧侯張鶴齡期盼著外甥再送一批鏡子,不料外甥突然不再合作。

張延齡打算去錢記理論,張鶴齡製止了他,找錢記理論有何用,不如直接進宮找姐姐。

兄弟倆去找張皇後訴苦,提及朱公子的玻璃廠用地是舅舅提供,原本說好由他們兄弟負責銷售鏡子,如今卻被外人奪走,實在無法接受。

他們慣用的眼淚戰術這次並未奏效,張皇後反倒是狠狠責備了他們。

你們這兩個舅舅還好意思說,西山那片破地真值十萬兩?你們賣給朱公子,卻要價二十萬兩。拍賣會共賣出十五萬兩,隻分給他一萬兩,你們這樣做舅舅的,良心何在?

兄弟倆不知張氏早已被朱厚照告知真相。朱厚照委屈地告訴張氏,拍賣會賺了十五萬兩,兩位舅舅隻給了他一萬兩。張氏得知兒子的錢是為了填補皇家財政,卻被弟弟們占便宜,當時就想討回一些,但朱厚照勸阻了她,說不必與舅舅們計較。

張氏認為兒子已經非常寬容,十幾萬兩的事都能放下,朱厚照對舅舅們已經足夠仁慈。

打發走無賴的弟弟後,張氏站在高大的落地鏡前,欣賞鏡中美麗的自己,覺得兒子既有能力又孝順,還懂得道理,而她的兩個弟弟真是貪得無厭。

壽寧侯回家後,有人來要求退貨,說鏡子本應是稀世之寶,從佛郎機遠渡而來,全球僅數十麵。後來聽說拍賣會後又售出十麵,他們都沒追究,但現在價格暴跌,這不是欺詐是什麼?

壽寧侯聽得一頭霧水,什麼後來又賣出十麵,他不管,反正退款是不可能的。

壽寧侯雖權重,然而京城裡比他地位更高的權貴不在少數,真正的貴族對依賴姐姐裙帶關係上位的壽寧侯嗤之以鼻。他們前來要求退款,顯然並未將壽寧侯放在眼裡。

見壽寧侯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好吧!既然不肯退錢,那他既無法動粗也無法動殺,隻能讓他等著瞧。

數日後,弘治皇帝的案頭上堆滿了控訴壽寧侯兄弟胡作非為、違法亂紀的奏折。

覺明是智化寺的住持,十年前從前任住持手中接過重擔。那時,他自認為佛學造詣不及幾位師兄,根本沒料到會成為主持。

他向老住持詢問為何會選擇他。老住持直言不諱,當年自己悟性超群,佛法精深,連高僧都稱他有慧根。師父期望他能將智化寺發揚光大,但他不僅未能如願,反而因管理不善,香客日益稀少。

多年後,他終於領悟,精通佛法與管理寺廟是兩碼事。

老住持覺得覺明在佛法上欠缺悟性,常常偷懶,且心不靜,私底下飲酒食肉,偶爾還會覬覦女香客,是眾弟子中最頑皮的一個。

覺明......

然而老住持看出覺明擅長人際交往,洞悉人心,認為他能勝任寺廟的經營。於是,他讓覺明擔任住持,相信他能使智化寺煥發生機。

覺明果然不負老住持所望,這些年將智化寺經營得有聲有色,從京城的二流寺廟躍升為一流名刹。

這一天,覺明正在接待一位幾年前結識的朋友,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他還帶來了一位氣度不凡的年輕富豪。

唐伯虎未沉淪之前,常來寺廟與僧侶探討佛理,與人論道,不像現在,整日在青樓逍遙快活。

唐伯虎告訴覺明大師,此次來訪是有一件寶物要請大師鑒賞。

當那位富豪打開錦盒,覺明住持身體一震,目光瞬間被吸引。

一個兩尺高,晶瑩剔透的琉璃佛像赫然映入眼簾。佛像栩栩如生,五官分明,神情逼真,陽光下更顯震撼。

覺明愣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臉上浮現出虔誠,雙手合十。

“阿彌陀佛,老僧失態,還請二位施主勿怪。”

唐伯虎和朱厚照交換了個眼神,明白覺明和尚已被寶物打動。

“無妨,無妨。”朱厚照笑著揮手,問道“大師覺得,這尊佛像價值幾何呢?”

“阿彌陀佛!”覺明和尚又誦了一句佛號,回答“此乃我佛坐像,豈是俗世金銀所能估量?此乃無價之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