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個大膽的構想(2 / 2)

劉健沉穩明智,見眾人關注點偏離,率先發言“稟陛下,目前銀兩充裕,應雙管齊下,立即調配至河南救濟災民,同時解決邊疆士兵的欠薪問題,以穩定軍心。

劉健的話語引導群臣重回銀兩分配的議題,有了銀兩才能做事,做事才能立功。

平日沉默寡言的工部尚書曾鑒,此刻也大膽提出修複皇宮的建議。

以往劉大夏總是最為激進,但得知這筆錢來自太子後,便無顏再開口。

幸好首席宰相劉健一開始就設定了基調,邊疆的資金得到了充分保障。

經過討論,這九十九萬兩銀子還未在弘治手中多停留,便已有了妥善的安排。

事情圓滿解決,大家都心滿意足。

戶部尚書韓文問“陛下,內帑的資金何時能劃入國庫?”

朱厚照心想,你膽子真大,直接就說劃入國庫。

內帑的錢理論上屬於皇帝的私人財產,你說轉到國庫就轉到國庫,連借條都不想打,恐怕壓根沒考慮過歸還的問題。

“劃入國庫?國庫何時歸還?”

此時,大臣們聽到不尋常的言論,都望向太子。

張升習慣性地認為理所當然,以前弘治撥款給國庫也沒提過歸還,今天太子怎麼突然這麼說。

弘治也感到困惑,太子為何還想著讓朝廷還款,而朝廷目前的經濟狀況根本無力償還。

既然太子開了口,眾人也確信這筆錢出自太子,當麵不便直接詢問,回去後再安排人詳查。

張升看向劉健,思考如何回應,是直接拒絕,還是先答應下來再拖延不還。

朱厚照未等他人開口,向弘治行禮道“父皇,我看不必歸還了吧......”

張升愣了一下,剛剛主張歸還的人是你,轉眼間又說不必歸還。

朱厚照停頓片刻,接著說“......直接以內帑的名義發放吧。

弘治聽了朱厚照的話,理解了他的意圖。

這筆錢指望不上國庫償還,不如以內帑的名義發放,讓百姓直接感恩於皇帝。

太子的做法雖顯得小氣,但確實有利於鞏固皇權。

況且這話他不便提出,由太子提出再合適不過。

弘治詢問大臣們的看法“各位愛卿有何見解?”

劉健身為百官之首,此刻需要表明立場。

李公深思,劉公決斷,謝公直言不諱。

劉健的判斷力,體現在他的果斷,任何猶豫不決在他麵前無處遁形,且他的抉擇總是精準無誤。

金錢的運用應恰到好處,關鍵在於由誰來執行這一行動。

表麵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觸及了皇權與文臣權力的微妙平衡。

然而,資金畢竟源於皇家內庫,皇上此刻想為自己的聲譽投資,有何不可?劉健毫不猶豫地給予皇上這份麵子。

"老臣認為,此舉甚妙,讓黎民百姓和將士們感受皇上的仁慈。

"

既然已讚同,劉健便決定徹底做好人。

首輔發話,小事一樁,群臣自然附和。

"眼前困境已解,若將來再現此類情況,各位有何高見?"

劉健理解弘治的憂慮,這次財政缺口由皇上自掏腰包填補,今後再遇相同問題,又該如何應對?

這確是棘手的問題,朝廷財政的困擾非三言兩語所能解決,且增加稅收必然觸動某些人的利益。

其間的困難難以預料。

"陛下,此事需謹慎處理,內閣與諸位大臣需深思熟慮。

"

弘治也明白臨時討論無法得出解決方案,於是讓大家各自忙碌。

朱厚照明白,最後那段話是弘治對他個人的提醒,改革稅製的艱難程度可見一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