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兒,這是什麼?"
"父皇,您一看便知。
"
弘治瀏覽著報紙上的多元內容,覺得頗為新奇,平日裡閱讀的都是正式的奏章,這份報紙成了輕鬆的調劑。
但他明白太子此舉必有深意,如今弘治已不再將太子視為孩童。
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帶回一百萬兩銀票?
報紙的印刷質量上乘,尤其是首頁的刊名——
《大明萬年報》
弘治對此十分欣賞。
"這份報紙內容廣泛,任何人都能閱讀,照兒為何要創辦它呢?"
"父皇,您不覺得皇宮與百姓之間缺少直接交流的途徑嗎?"
弘治沉思著朱厚照的話語,
曆來皇室與百姓溝通都要通過朝廷,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在百姓心中,朝廷就是皇家的象征,朝廷代表皇家。
然而,朱厚照提出皇室與百姓直接溝通的想法,
再次讓弘治確認了太子對文官和朝廷的不信任。
太子有這樣的思考,不知是福是禍。
但目前看來,這份報紙確實大有裨益。
弘治決定對太子的舉措給予肯定。
"這份報紙是個新穎的創意,照兒必定費了不少心思吧。
"
"與收獲相比,這點心思微不足道。
正如我所說,報紙隻是皇宮與百姓溝通的橋梁,
如果沒有報紙,天下人怎會知道這次救災和軍餉的銀兩是父皇從內庫中撥出的。
"
弘治深思後,確實認同此理。
諭旨提及的資金源於皇家庫藏,然而款項一旦流入百姓和軍士之手,他們並不知其源頭,隻會感激發放之人。
"嗯,照兒考慮周到,這份報紙的確大有裨益。
"
"所以,我今日前來,是要提請父皇注意,報紙的價值很快會被他人發現,那時必有人來請求父皇賜予出版權。
"
弘治微笑著說"你是特地來給朕敲警鐘啊,生怕朕將出版權交予他人,你的心思可真多。
"
"如此輿論利器,當然要握在自己手中。
"
弘治認為太子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他倒要看看誰敢向他索要報紙的出版權。
"好吧,朕答應你,每期報紙都會送一份進宮,不過你的報紙製作精良,隻賣五文錢,成本想必不菲吧。
"
其實,對於報紙的盈利問題,朱厚照早已有所打算,他向弘治解釋"目前確實在虧損,但低價是為了讓更多人負擔得起,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同時壓製競爭對手。
隻要未來能收支平衡就足夠了,或許推出廣告後還能盈利。
"
弘治好奇地問"何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