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是唐芊芊急於求成,欲將功績據為北壇,卻不料反誤了大事。
唐嵐兒的信中雖未詳述,隻提及“苦肉計”,但二人憑想象推測,唐嵐兒為了留在宮中,必定費儘心機。
壇主喚十三娘近前,出示了密信的前半部分。
十三娘看過之後失聲驚呼“不可能,唐芊芊絕不會如此急躁,她不會這麼愚蠢的。
”
壇主一腳踹向十三娘,
十三娘口吐鮮血,
"你擅自行動,若非尚有些用處,我定不容你存活。
"
十三妹深知辯解無益,隻能答道"感謝壇主手下留情。
"
在這些人眼中,唐嵐兒本應安穩陪在朱厚照左右,如今因十三妹的多言與唐芊芊的愚笨,險些讓唐嵐兒的潛伏計劃化為泡影。
他們均以為朱厚照對唐嵐兒情有獨鐘,畢竟他曾願以二十萬兩換取。
誰料朱厚照竟拒絕對唐嵐兒的交換,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令人費解的變故。
當前最大的難題是,這暗殺的罪名已推給寧王,朝廷必定對寧王起疑,未知又會生出何種風波。
唐芊芊之死不足掛齒,但如何向總壇解釋這次的失誤?總壇知曉後,又該如何麵對寧王?
壇主心亂如麻,思來想去,還是如實稟報為妙,此事難以隱瞞,讓總壇去憂慮吧。
實則他們未曾料到,朱厚照遭刺後並未聲張此事,隻因懼怕弘治不允許他離宮。
他們以為寧王的謀反之事保密至極,殊不知朱厚照穿越第一天便已知曉。
朱厚照同樣害怕朝廷打草驚蛇,寧王若不再謀反,留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倒不如順其自然,待他自行引爆,反正早爆早解脫。
白蓮教教主獲知此事後,怒不可遏,如此良機,本是輕而易舉的任務,卻因北壇急功近利,險些搞砸。
然而,關於寧王暴露的消息,教主選擇秘而不宣。
寧王雖日日口稱要謀反,實則誌大才疏,得知真相恐嚇破膽,萬一他奏明神願,豈非出賣了唐嵐兒?
或許朝廷會施加壓力,反而能催促寧王加速謀反之舉。
白蓮教通知寧王府偽造唐嵐兒的身份,未提及這次的過失。
寧王渾然不知自己已背上黑鍋,朝廷也未察覺太子遇刺,雙方各自行動。
唯有白蓮教徒費儘心力。
始作俑者唐嵐兒還在憂慮,怕教中追查唐芊芊的行蹤。
原本隻想抹黑唐芊芊,卻不經意間讓教眾深信唐芊芊的行蹤可疑。
但唐嵐兒明白,隻要她能留在太子身邊,自身便有價值。
隻要堅持己言,不改口,便無大礙。
此刻,唐嵐兒有更令她頭疼的事。
唐嵐兒坐在窗沿,透過窗格注視著窗外的菜園,思索是否要毀掉土豆和玉米。
若未發現玉米和土豆,便不會有這些煩惱。
她開始後悔來到太子身邊做臥底。
都怪太子。
太子為何要帶上她贈的念珠?
太子為何要說願以二十萬兩換她?
若他不做這些,不說這些,她就不會來當臥底。
真是匪夷所思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