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觀察五九年街景(2 / 2)

“阿媽,我,我還小呢……”

金采鳳隻當小兒子是不好意思,於是揮揮手:

“成吧,這事兒再說,也不急,我們先去買菜吧,去晚了這好肉都沒了。”

出了院門就是一個小胡同,胡同名叫“大取燈胡同”。

林三七一直在觀察,這胡同裡建築跟幾十年後沒啥區彆,都是以低矮平房為主,38號院因為是格格府改建,已經算氣派了。

就是胡同裡的人都是一臉菜色,麵黃餓瘦,放眼看去就沒能看到一個胖子。

出了胡同口就是大馬路了,這裡就熱鬨了許多,或許是早高峰吧,路上的行人很多,但自行車卻出人預料得少。

林三七心想:記錄片裡首都的大街小巷全部都是自行車,簡直是一個自行車王國,咋現在沒看到幾輛?

其實這是林三七搞錯年代了,自行車泛濫那要到80年代初,紅綠燈口一瞅,黑壓壓一片自行車。

50年代的自行車,跟後世買法拉利沒啥區彆,隻有少數人才買得起,所以絕對不是普及性的交通工作。

大馬路上也幾乎看不到什麼小汽車,大多是公交電車,上麵插著兩根大辮子,裡麵滿滿當當都擠滿上班的人。

走在路上,林三七還看到了有些公交車上麵背著一個巨大的黑色氣球,裡麵鼓鼓的,於是忍不住問道:

“阿媽,那輛汽車上麵怎麼頂著個大包裹呀?”

金采鳳一看就笑了:

“那是改裝後的汽車,聽說現在汽油少,所以汽車都改燒煤氣了,那個黑色的就是煤氣。這東西不經燒,開不了多久就得充氣,麻煩得很。”

不一會兒,又一輛公交車開過,這輛公交車的車頭不是平的,而是像卡車頭一樣。

這下林三七又來興趣了,問道:

“阿媽,伱看這輛公交車,這是卡車改裝的嗎?”

金采鳳是個挺溫和的女性,見兒子有疑問便耐心解釋道:

“這些公交車可不得了,都是解放前從國外進口過來的,質量好,你看開了這麼多年了還在上路,你再瞧瞧那些電車,坐在上麵老是擔心汽車會散架,嗬。”

金采鳳自顧自笑了一會兒,然後感慨地說道:

“以前我們家在花都的時候,也有一輛外國進口小汽車,後來你父親主動交給了國家。還有我們家的那個仁濟路老宅子,也不知道有沒有被沒收,這麼多年也沒個消息。”

仁濟路?

林三七馬上就回想起來,仁濟路是在花都老城區,珠江邊,這一幢老宅子在2023年那可值錢了。

“阿媽,這老宅子老豆沒主動上交吧?”

“房子沒交,房契地契都在我們手裡,那可是我們林家的祖宅,你老豆可說了,誰家把祖宅敗了,那以後可就沒臉見祖宗了。”

林三七鬆了口氣,安慰道:

“房契地契在也沒事,咱們可是全家投身建設祖國的勞動人民,又不是逃到小島上去的反動分子,等以後政府肯定會還給我們的。”

其實林三七想的是,昨晚分家時候說好的5根大黃魚能不能給我呀。

一根大黃魚重十兩,相當於是312g,5根就是1560g重。

按市場價535元一克計算,這5根大黃魚可以賣80萬元人民幣,絕對是一筆巨款了,穿越後的第一桶金不就有了嘛。

可惜老兩口怕小兒子弄丟,幫他收藏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