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恢複糧本去買米(2 / 2)

林三七知道時代不同,邏輯也不同,哪怕自己不理解,但首先得接受這個事情,並且融入這個時代的思維,否則肯定沒好果子吃。

糧站離街道辦並不遠,走過兩個胡同,就來到了一個小院子。

朝南有一門店麵,店裡麵人擠人的,這附近幾個社區上萬人的口糧可都得從這裡買,業務當然繁忙了。

金采鳳一瞧,叮囑道:“裡麵人太多了,伱一個大小夥兒跟著擠不方便,我去辦糧證,你就在這兒等著。”

林三七點點頭:“知道啦。”

林母走後,林三七嫌著無聊,也想瞧瞧大名鼎鼎的糧站是什麼樣子的,於是站在門口墊著腳往門市裡麵望。

發現裡麵一個個麻袋裝滿了糧食就堆在那兒。

店員拿到糧票和錢後,就把一樣糧食稱重交給老百姓,塑料袋是沒有的,每個人要自備袋子,裝著就走。

你也彆指望店員有多好的服務態度,當然也沒有朱屠夫那個凶神惡煞。

五六十年代非常吃香的8種職業即八大員,分彆是:售貨員、駕駛員、郵遞員、保育員、理發員、放映員、炊事員、文工團員。

這糧店售貨員就是其中一個最吃香的崗位。

幾十上百噸糧食放在那兒,薅點羊毛誰看得出來?

就算思想純潔兩袖清風,糧食來了,你知道哪批米麵質量最好,或者什麼緊缺的糧食到了內部悄悄先買走了,老百姓誰知道?

就跟《情滿四合院》裡麵,傻柱是好人,老實人吧?

可人家不照樣將食堂的剩菜剩飯打包帶走,這就是薅羊毛。

他去給私人做酒席,照樣會將一些食材給偷偷給貪沒了,這就是廚子的便利,也是社會潛規則。

賣米的個個紅光滿麵,買米的人一個個都是愁眉不展的,完全看不出購物的喜悅。

林三七像個好奇寶寶一樣攔住了一個大媽問道:

“大娘,我看你剛剛一直跟糧站的人在商量什麼,請問你買的是什麼米呀?”

“米?大米?哼,現在哪來的大米?”

這位大媽看林三七是一個帥小夥也就多說了幾句,拉開袋子讓林三七自己看:

“你瞧,現在彆說大米了,就算是麵粉都買不到,咱家吃不夠呀,我就在問一斤細糧能換幾斤粗糧?上個月一斤細糧還能換五斤粗糧,這個月隻能換四斤了,唉。”

林三七家裡好歹是開米店的,多少認識一些糧食,但現在看到這褐色的粉狀物有點奇怪:

“大娘,這是什麼粉呀?我怎麼沒見過?”

“這個?棒子麵呀。”

“棒子麵?”

林三七一臉狐疑,心想我讀書不算少,你騙不了我:

“棒子麵不就是玉米粒磨成的粉嗎?那應該是黃色的呀,可是你這個褐色,而且看起來這麼粗糙的,不像是棒子麵呀。”

林三七這話一說,引得旁邊一群大爺大娘的嘲笑,其中一個老大爺解釋道:

“小夥子,你是南方人吧?怪不得不認得棒子麵,這可是好東西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