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59年的老家花都(2 / 2)

林三七最終沒有成為胡建女婿。

從福州離開後,先是去樟州製藥廠將5000粒片仔癀提走。

然後去廈門火車站,將這次收購到的穿心蓮、石決明、葉下珠打包,通過火車托運到首都,那邊自然有人接貨。

這樣華南采購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半。

接下來剩下的三

種藥材,雞骨草在玉林、莪術在欽縣、鳳尾草在湛江。

在1959年,這三個地方屬於遠在天涯海角,路程將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尤其是廣棲,這裡是少數民族聚集區,地方偏僻、交通不便,關鍵是自古民風彪悍,古代就經常有土司叛亂發生,是出“狼兵”的地方。

去這種地方采購藥材危險程度是直線飆升。

所以林三七準備改變行程,為了安全,也是為了輕鬆點,他準備坐火車回老家花都,再從花都自己開車到湛江。

從湛江坐火車一路朝北去玉林。

火車嘛總是安全點,聽過劫汽車的,劫火車的還沒聽說過。(江西老表笑而不語)

從韶關到花都一百多公裡路,火車愣是開了4個小時才到。

林三七跳下火車,站在站台上,看著燈箱上大大的“廣州”兩個字非常興奮:

“老子回來啦~~~”

出了站台,林三七沒有選擇火車站旁邊的一些小旅館,一來這裡衛生治安不是太好,二來也是他不差錢。

京官大三級,現在林三七可是代表首都中醫院,還是乾部身份,自然是有資格住好一些的招待所。

比如東廣省第三招待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迎賓館”。

當然林三七是沒資格住主樓的,那都得爬過雪山的那批人才有住,否則寧可空著。

當天晚上還有一個意外驚喜。

林三七從招待所的食堂出來,一邊剔牙,一邊在欣賞這座有幾百年曆史的迎賓館。

當他來到招待所小禮堂附近時,發現有很多人正在往小禮堂聚焦,一個個臉上都笑嗬嗬的,顯得非常輕鬆。

林三七以為是人家開會呢,剛準備拐彎走人,突然就聽到有個路人在興奮跟人交談:

“是紅線女啊,運氣太好了,我求了我父親才好不容易搞到一張票。”

“聽說這次來的考察團級彆很高才能把紅線女請來,我們也算是沾光了。”

林三七一聽是紅線女就走不動道了。

外省人可能沒聽過紅線女的大名,可是林三七這種土生土長的花都人怎麼會不知道“紅線女”三個字的份量。

作為一代粵劇名伶,她獨創的“紅腔”開創了粵劇一大流派——紅派藝術,江湖人稱“花旦王”。

那些香江的劉德樺、張學有、汪明全等明星見到她,那也是要乖乖執弟子禮的,地位非常高。

一首《荔枝頌》那都是省港小朋友們的粵劇啟蒙,誰不會哼上幾句呢。

女姐去逝是在2013年,那時候林三七還小,並沒有見識過一代宗師的風采。

1959年的紅線女才34歲,正是她藝術生涯的最巔峰,現在有機會穿越當然不容錯過。

林三七左看右看,準備混入人群溜進去,可他忘了這次演出有上級領導在場,安檢還是很嚴格的,不出意外,他被攔了下來。

“同誌,請出示你的戲票。”

林三七尷尬地嗬嗬笑了兩聲:

“同誌,是這樣的,我是首都中醫院的,這次是來花都出差。我從小在花都長大,特彆喜歡家鄉的粵劇,所以我……”

工作人員看了林三七的工作證,臉色好看了些,但還是一口拒絕:

“對不起,這次演出規定要憑票進出,林同誌是吧,非常抱歉,你……”

話還沒說完,這位工作人員手裡被塞了幾張紙,他趁著燈光一瞧,好家夥,5斤全國糧票。

“你去最後一排吧,不過一會兒演出不能出聲,演出結束要最先離場,明白了嗎?”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林三七走進小禮堂。

他才沒那麼乖呢,好不容易碰到一代宗師,當然要拍幾張照片回去,兩個時代的父母都特彆喜歡紅線女,得回家顯擺顯擺。

小禮堂裡的觀察除了上級領導外,都是各個機關單位的職工,人員比較複雜,這也給了林三七可趁之機。

紅線女在台上表演,林三七在台上拚命拍照,彆人以為他是記者或者哪家單位宣傳科的,也都一笑了之。

拍完照,林三七也沒有跑到最後一排,而是找了個靠前的位置坐下,靜靜欣賞著今天的大戲《昭君出塞》。

“我今獨抱琵琶望,儘把哀音訴,歎息彆故鄉。悲歌一曲寄聲入漢幫,話短卻情長,家國最難忘悲複愴此身入朔方……”

女主角是紅線女,男主角是馬師曾。

林三七有點奇怪,這兩人應該在1955年就離婚了,咋還搭擋演戲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