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乾部有點奇怪:“後生仔,你找錯地方了吧?我們石樓村全村都姓黎,並沒有姓林的村民。”
林三七看著這個陌生的農村,心裡已經明白了,自己穿越過來的1959年應該是平行世界,至少自己的老家,石樓村林氏沒了。
遺憾嗎?
也說不上遺憾,畢竟穿過門,2023年的那個石樓村還是真實存在的,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族人也都活得好好的。
但有點可惜,自己見不到已經逝去的老祖宗了
“噢,那可能是我家老人記錯了,他跟我說,我老家在花都石樓村,這是我的工作證,我是從首都過來探親的。”
村乾部本來有所狐疑,現在看到林三七遞出工作證,還是首都來的乾部,態度一下子就謙卑起來:
“原來是首都來的同誌呀,看來你是找錯地方了,我們這附近也沒有姓林的。”
林三七笑笑,心想既然是平行世界,那就隨便走走拍幾張照片再走吧。
“同誌,你看我能不能去村子裡走走,拍幾張照片給家裡老人看看,就當是慰籍老人家的思鄉之情了。”
村乾部大手一揮:“沒事沒事,同誌,你隨便參觀。”
林三七又將帶來的所有水果糖都分給了現場的小朋友,這又引起了一陣轟動。
他則拿著照相機,慢慢開始在村裡參觀起來,就當是旅遊了。
村裡人看到有一個年輕小夥子過來,也都友善地笑笑,林三七也時不時在路上給村中成年男性發支煙,一路也沒出什麼意外。
一直等他走到一條小河邊,然後驚訝發現河上居然有兩座相鄰的石橋。
這石橋他可太熟悉了,跟2023年村中的雙龍橋一模一樣,橋下正是每年龍船賽最激烈的河段。
林三七驚喜地問旁邊的村民:“阿公,這條是什麼河?什麼橋啊?”
旁邊一個老頭笑嗬嗬回道:
“這是沙河,這座橋叫大龍橋,那座橋叫小龍橋,我們習慣叫雙龍橋……”
林三七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終於找到熟悉的東西了,於是拿出相機哢嚓哢嚓拍了好幾張雙龍橋的照片。
最後他還教了一個年輕村民如何使用相機,自己則站在雙龍橋上,笑嗬嗬留下了自己在1959年的影像。
此鄉非彼鄉,林三七灑脫地跟1959年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石樓村揮了揮手,估計這輩子不會再來了。
林三七很快就回到了花都城區。
既然親爹的老家不見了,但他現在還有一位林苦參老爹的囑托,要回他們另外一個老家去探親。
林苦參的老家在越秀安業裡,正宗的老城區人,林父當年的醫館則開在不遠處的仁濟路上。
這次林三七已經不用問路人了,因為林苦參已經給他提供了詳細的坐標。
仁濟路,從珠江邊開始往北走100米,路右側有一座博濟教堂,教堂旁邊有一座三層白色東洋風格的樓房,這就是自家中醫館所在。
林三七一邊走,一邊找,都沒怎麼費勁就找到了。
中醫館這時候已經沒有匾額了,大門緊閉,林三七拿出相機先拍了幾張街景,又拍了小洋樓的外表。
心想這地段,這樓房,這要是等幾十年後妥妥的黃金地段,那得多值錢啊,全便宜長子長孫林嘉庚了。
林家之前分家已經明確說了,祖宅歸長房。
林三七也沒有異議,他要這個時代的房子有啥用?就連林二哥都沒表示反對。
敲門。
呯呯呯~~~~
門開了,門後走出一個中年男人,看麵容跟林苦參還有幾分相似。
“同誌,你找誰?”
林三七趕緊露出笑容自我介紹道:“阿叔你好,我叫林三七,是林苦參的小兒子。”
“噢,你是七仔啊,長這麼大,我都不認識了,我是你四叔林黨參,嗬嗬,那進來坐坐。”
“四叔?四叔好,嗬嗬。”
四叔表麵上看著客氣,但臉上的笑容多少有點假,還有點警惕。
林三七則是聽了彆扭,這明明是自己家的房子,怎麼還要被人家邀請進去坐坐?給人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林苦參有兄弟姐妹七人,名字都帶一個“參”了,林苦參排行老大。
老大有老大的辛苦,但老大也有老大的便宜。
比如林家祖傳的醫術,真正的秘方都掌握在林苦參手裡,所以他才成為了嶺南派醫術最牛B大夫。
林苦參這一脈最少有一半的財產都在長子手裡繼承。
當然老大也要擔負起家族傳承、祭祀祖宗的責任,南方人叫“大宗”,其他旁支隻能算“小宗”。
林三七也是第一次“回老家”,有點好奇。
穿過三層小洋樓,發現裡麵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後麵還有一幢獨立的兩層小樓房,麵寬5間。
左右兩側都是高高的圍牆,其中一側圍牆開了一個門,林家當年的小轎車就是從這裡出入。
可見林家當年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