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弄一個大學文憑(2 / 2)

“哈哈,我昨天剛回來的,今天是跟領導一起來你們學校辦事,對了你怎麼還在學校讀書啊?不應該去實習了嗎?”

“我們是三年製的,實習要明年上半年呢,現在還不知道分配去哪家實習醫院。”

“嗨,去咱們醫院唄,首都中醫院,全國實力最強的中醫院,你不是學的中醫專業嘛,來我們醫院專業對口。”

沈院長這時候也下車來,看到林三七遇到個漂亮小姑娘心裡也挺八卦:

“這位同學是……”

“噢,院長,這位同學是我朋友,現在是這學校的大三學生,明年就要實習了,我邀請他來咱們醫院,要不您給開個後門。”

“潘曄,這位是我們首都中醫院的沈院長。”

“沈院長好!”

“好好好!”沈院長一臉姨母笑,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心裡還是挺滿意的:

“想來我們中醫院實習,我代表院長歡迎你,林三七同誌可是個好小夥,父母都是咱們醫院職工,他自己馬上就要成為正科級乾部了,年輕有為啊,嗬嗬嗬~~~”

林三七聽得尷尬癌都犯了,這種感覺就像家長在吹噓自家孩子有多優秀一樣。

“院長,彆吹了,咱們辦正事要求。”

“好好,那潘同學再見!”

“沈院長再見,對了林三七,如果中午沒事我請你在食堂吃飯呀,今天咱們食堂難得有一次葷菜。”

潘曄吃了林三七這麼多餐,心裡老是想什麼時候回報一下,外麵吃不起,學校食堂還行。

林三七當然想答應,可旁邊不是還有領導嘛。

沈院長哈哈一笑:“沒事,你們年輕人去吃吧,回頭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去。”

然後又低聲對林三七說道:

“人家小姑娘長得俊,人看起來也老實,又是女大學生,你小子可得好好把握。”

聲音不大,但旁邊的人都聽得到,將林三七和潘曄鬨了個大紅臉,旁邊其他女同學則一個個憋著笑。

校長辦公室。

金榮華校長正在翻看著林三七的個人檔案,嘴裡也不斷在哼哼:

“嗯嗯,不錯,林苦參大夫我知道,是咱們國家首批全國名中醫,首都特殊人才引起的,虎父無犬子,好好!”

檔案上,林三七失蹤的10年已經被隱去了,而是變成從小跟隨父親學習中醫知識,

這剛好也解釋了林三七為什麼檔案裡沒有小學中學文憑,因為林三七屬於是“傳統師承”路線,從小就是家裡啟蒙,讀的是私塾。

邏輯上沒問題。

因為這種情況在中醫界非常普遍,畢竟解放前是沒有中醫藥大學的,都是師傅帶徒弟模式。

解放後才開始新建全國第一家中醫醫院--首都中醫院。

隨後為了全國衛生大發展,麵對醫學人才的匱乏,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潮流,所以國家才正式在大學設立了中醫專業,係統培養中醫人才。

潘曄就屬於這批學生,將來也稱之為“學院派”。

幾十年後,學院派因為有文憑,再加上抱團,迅速成為了各大醫院的領導層,然後把“師承派”打得落花流水,從此反客為主,成為了主流中醫。

師承中醫反而成為了非主流。

師隨中醫醫師因為沒有係統學過大學課本知識,連“執業中醫師資格證”很難考不出來的,沒有這本證,營業執照也沒辦法批出來。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地區都把師承中醫粗暴歸為“非法行醫”,徹底斷了傳承。

可正是這批隻在大學學了幾年中醫的“學院派”,頂多隻能算中醫的半吊子,其實他們沒掌握中醫各個流派的真正核心技術和秘方。

從醫術的角度講,哪裡比得過從小就跟在師父身邊,拜師學醫十幾二十年才能出山的“師承派”?

都說中醫的沒落是因為西醫打壓,其實大學的中醫教育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像林苦參做為教授去大學裡講課,他講的都是課本上的知識,頂多再講一些臨床小技巧,但真正的嶺南派核心醫術他是不可能講的。

同樣的,其他兼職大學教授的中醫師們,他們也是有所保留,不會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全盤托出。

中醫講究一人一方,每個病人藥方都不同,要根據每個病人的實際病情來調整用法用量。

可醫學生屬於批量生產,沒有體現出因材施教,再加上沒有學到核心技術,其實就是先天不足。

這批人成為了中醫主流,壟斷了話語權,中醫不沒落才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