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一個小小的骨折和韌帶肌腱斷裂也不算是什麼大病,就連鄉鎮醫院都能治療。
可在1960年或者更早之前缺醫少藥,骨折被治愈的就不多,韌帶肌腱斷裂幾乎百分百會造成殘疾。
沒看古裝電視劇裡,反派往往會來一句:把他的腳筋手筋挑斷,讓他永遠成為廢人。
因為中醫外科是沒有辦法重建韌帶的,這就是中醫的局限性,哪怕寬街中醫院集
中了全國名中醫也沒用。
李景明大夫卻有點擔心:
“小七,外科手術不是開玩笑的,現在這麼多人看著,年輕人可不要吹牛,這對你以後的聲譽不好。”
這個年頭,名聲很重要,名聲不好,將來升遷組織考察時搞民意測評就通不過。
林三七嘿嘿一笑,自信地說道:
“放心吧,我心裡有數。來來來,大家過來幾個人,幫忙把全科長抬到屋裡去,這外麵多冷啊。李叔你先給全科長進行手術複位,等手術器械一到,我再接台韌帶肌腱縫合。”
當眾人在轉運病人的時候,林三七看到全科長的右手手指已經像“餐叉樣”改變,這是典型的柯雷氏骨折表現。
林三七也想看看中醫手法複位是怎麼做的?
診療室中,李大夫用兩手的拇指和食、中、無名三指,在骨折的掌、背側兩骨之間慢慢摸索著,突然一個發力,兩手一用力,就聽得全科長啊~~一聲慘叫。
李大夫就直起了身子,對旁邊的人說道:“骨頭已經複位了。”
林三七聽了有點撓頭:“李叔,你這才幾秒鐘就解決問題了?這也太快了吧?這裡麵是不是有什麼訣竅?”
中藥好壞先不說,但中醫骨傷科在幾十年後還是鼎鼎大名,說明有確定療效的。
隻不過那時候的骨科醫生會手法複位的越來越少,一個個都忙著推薦什麼跌倒損傷藥物,一開就是一大袋子,光是吃藥都吃飽了。
或者中醫院也動不動就讓你住院,手術治療,畢竟住院病人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李大夫也不貪功,淡定的說道:
“老全這骨折不算難,我隻要用分骨法來複位就行,你看我這兩隻手就這樣扣擠兩骨間隙,使互相靠攏的骨折端分開,然後這麼一用力,按在這個部位讓骨頭回到原來的位置……”
林三七聽了半天,眼睛會了,但腦子不會。
不過他知道,中醫骨傷科那可不是吹吹牛就行的,手法複位是有真本事的。
西醫對於骨折一般都是手術,效果肯定是OK的,但要開刀,恢複相對較慢,有時候還要拆鋼板螺絲什麼,會造成二次傷害。
中醫骨傷科醫生就憑一雙手,然後這樣那樣一翻搗鼓,骨頭就能複位,頂多後麵固定一些時間就好了。
效果那是立竿見影,林三七有心想學幾招。
李景明學的是祖傳的“上方橋骨傷科”,當年在花都也是鼎鼎大名,否則也不會被選為第二批進京專家。
就這水平,林三七要是學會個六七層,光是一個骨傷科就足夠他在2023年吃一輩子。
李景明教了半天,看到林三七虛心是虛心,但兩眼迷離的樣子就知道這小子啥也沒學會,於是笑嗬嗬說道:
“你小子真想學,下次李叔好好教你,咱們這一行講究的是多學多練,光會理論知識沒用,上骨折的時候靠的是感覺,感覺對了骨頭就能複位,感覺不對那也是白搭。”
林三七心想,怪不得中醫傳承難,這就跟烹飪一樣。
鹽少許、炸至七分熟、等表麵呈現什麼色等等,這種完全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太難學了,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這時候張科長從外麵跑了進來,一邊跑一邊喊:
“大家讓讓,讓讓,手術器械借來了。”
沈院長一聽,對著門口圍觀的人一聲怒噴:“都讓開著點,又不是發福利,圍這麼緊乾嘛?”
“老沈,你這家夥脾氣還是這麼衝啊,嗬嗬。”
門外響起一個聲音,沈院長定睛一看,心中是又高興又氣惱。
高興的是來人正是協和醫院外科的葉永安醫生,他同時也是協和醫院的副院長。
沈院長心裡清楚,這是一位有經驗的老資格外科醫生,有他在,全山度的韌帶肌腱斷裂治療應該問題不大。
但氣惱就在於,他明明準備讓林三七試試手術,現在葉永安來了,萬一手術不成,不是被他看了笑話嘛。
“老葉,你老小子怎麼跑來了?”
葉醫生也氣笑了:
“我這不是聽說你們醫院有職工外傷嚴重,就怕有點意外所以特意跟來了,你還不高興了?好心當成驢肝肺,你們中醫都這麼小氣的嗎?”
這話一出,現場溫度又低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