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肌腱韌帶縫合還有難度的話,那清創縫合對於實習醫生來說那絕對是拿手好戲。
林三七非常貼心地給全科長的皮膚縫合采用了“外翻縫合”,這又讓葉副院長看得連連稱奇。
“小林醫生,你這個縫合法我又是第一次見,有什麼講究嗎?能不能教教我?”
1960年的清創縫合一般隻采用最簡單的“單純縫合”,因為手術針和線的質量不過關,沒有辦法讓醫生玩更多花樣,玩花樣的結果就是跟林三七一樣,啪一下就斷了。
單純縫合則比較簡單,針穿過皮膚,穿過表皮和真皮,經皮下組織跨切口至對側皮膚出針,每縫一針單獨打結。
如果是長傷口,也會采取連續單純縫合。
就是在切口一端縫第一針後打結,繼而連續縫合整個創口,結束前的一針,將重線尾拉出留在對側,形成雙線與重線尾打結。
單純縫合技術簡單,操作方便,一般人很容易學習掌握,也能應對絕大多數傷口。
但也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縫合時間較長,縫線耗費較多,或者組織對合不齊影響愈後。
對於張力高的部位,一個不小心線頭就崩開了,線的質量還是過不了關。
葉副院長這時候姿態放得很低,問得很客氣,絲毫沒有擺一位大領導和老專家譜。
林三七心想怪不得人家能當協和的院長,光是這能伸能屈的性格,不恥下問的作風就值得所有小醫生們學習。
麵對這樣的前輩,林三七的態度也是挺好的。
畢竟中西醫之爭是當年的事情,他一個21世界的有為青年可沒啥感覺,年輕人不會簡單給自懷定義,硬要定義,那就是“我全要”。
“葉院長,這叫外翻縫合,你看我是在距切緣5mm處進針,穿過表皮和真皮,經皮下組織跨切口至對側於距切緣5mm的對稱點穿出。
接著再從出針側距切緣1~2mm處進針,對側距切緣1~2mm處穿出皮膚,由4個進、出針點聯接的平麵應與切口垂直,結紮使兩側皮緣外翻。
我總結為遠進遠出,近進近出。”
林三七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不紅心不跳,再一次冒領了這個發明功勞。
這是今天第二次冒領了,之前他所說的“寬街縫合法”其實是1979年曰本的津下醫生發明,但被某人在1959年搶先一步攔截了。
葉副院長聽了連連點頭,又仔細觀察了全科長的傷口問道:
“是不是所有傷口都適合外翻縫合?還是有什麼適應症或者部位要求?”
林三七心想果然是內行,一問就問到點子上了。
“葉院長,外翻縫合適用於皮膚鬆弛,有內卷的切口,比如Y囊、腋窩、腹股溝、頸部等較鬆弛的皮膚,也可以用於需要較強的抗張力部位,對創緣的血液供應影響較小。”
葉副院長現在看林三七是越看越喜歡:
“小林醫生,照你這麼說來,有外翻縫合,那還有內翻縫合嘍?”
林三七搬著手指數道:“還有什麼8字縫合、皮下縫合、皮內縫合、減張縫合、荷包縫合等等,好多的,不同部位不同傷口采用不同的縫合。”
葉永安聽了久久不語,然後轉身鄭重看向了沈院長:
“老沈,小林同誌是個人才啊,這樣的人才留在你們寬街中醫院真的是浪費了,把他交給我吧,放到我們協和來才是專業對口。”
沈院長這時候尾巴早就翹到天上去了:
“哈哈,怎麼樣,老葉同誌,現在知道我們寬街中醫院的實力了吧?你呀彆做夢了,人我肯定不會放,而且林三七同誌還是我們中醫院重點培養的技術人才、中層乾部,我們有大用的。
再說了,誰說隻有你們協和需要外科手術?我們中醫院也可以開設西醫門診呀,到時我給林三七同誌建一個手術室,咱們自己收治病人,以後還用看你們協和的臉色?”
林三七差點認為沈院長也是穿越者了,中醫院開設外科專業,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
可惜沈院長不知道的是,幾十年後的中醫院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中醫反而成了其次,最後西醫科室是越開越多,占據主流,本末倒置。
葉永安見對方說得這麼堅決,知道自己挖人已經是不可能了。
但當領導的嘛腦子都活絡,這條路走不通,馬上就換另外一條路走,絕不輕言放棄:
“那老沈,我有一個提議,要不咱們兩家醫院合作嘛,來一個《縫合課題組》,專門研究林三七同誌所說的各種縫合術,有成績了咱們兩家醫院平分,你覺得怎麼樣?”
沈院長一聽,眼睛一亮,心裡明白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雖然他嘴上打死不承認,但事實就是中醫院目前並沒有開展外科的能力和技術,想要單獨開展西醫方麵的醫學課題可能性為零。
但如果跟協和合作,自己中醫院出一個人,對方醫院出錢出力出病人,最後成果自己能拿到一半,絕對是中醫院占便宜了。
葉永安看到沈院長沉思,於是添了一把火:
“老沈,林三七同誌發明的幾種縫合術目前在世界上也是首創,如果我們能研究透,再到國外發表論文,那是為國爭光呀,你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