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嶺南堂紫檀家具(1 / 2)

有一些去年來過的牧民有些不服了:

“去年我們的是新鮮蟲草,重量大。今年大家拿來的都是乾蟲草,偏輕。如果還是一比一兌換太吃虧了。”

噶倫旺堆村長罵道:

“你們自己對著活佛摸摸良心,這樣的蟲草,往年供銷社收購一斤才5分錢,是林同誌大慈大悲給了你們一個天價,做人不能太貪心。如果有誰不服氣的,可以自己拿去賣,不要再排隊了!”

剛剛說不服的幾個牧民趕緊縮回了人群裡。

一斤蟲草換一元錢,這種天價可是百年不遇的,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傻子才不換呢。

林三七對旁邊的黃副縣長說道:“那我們開始吧。”

黃副縣長大手一揮,大帳篷前一字排開20個收購點,然後用臧語喊道:

“都不要擠,我們物資豐富,人人都能兌換。”

牧民們一聽紛紛發出一聲歡呼聲,20支隊伍開始蠕動起來……

因為有了縣裡的全力支持,林三七了10天就收購了足夠多的冬蟲夏草。

其中達到蟲草王級彆的就有20噸之多,哪怕林三七的大卡車是改裝過的,也運了整整5趟走。

光是這批蟲草,如果全部賣出去價值就在幾百億了。

當然林三七也不可能降價銷售,既然有人好不容易把蟲草價格炒成了天價,那他自然也願意搭這個順風車一起發財,而不是成為價格的破壞者。

反正蟲草宰的都是富人,不宰窮人,他也沒啥心理負擔。

如果他敢降價傾銷,那他恐怕就成為了資本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從肉體上消滅他。

現在他用同樣的價格銷售蟲草,隻是品質比彆人更好,也依法納稅,西北分公司的存在還解決了蟲草來源,這樣他在蟲草行業內就沒有明顯的漏洞被人攻擊了。

至於說一等品以下的“小蟲草”,林三七這次整整收了100多噸。

這些小蟲草不會以嶺南堂名義銷售,因為嶺南堂現在的廣告是隻賣精品。

但小蟲草可以拉到2013年的玉樹蟲草市場上去銷售,100噸小蟲草賣出去,同樣是一筆天文數字。

蟲草每年都會自己長出來,今年采了明年繼續采,還沒有達到全民瘋狂采蟲草的年代,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林三七還有許多事情要做,10天一到就準備走了。

倉庫裡還剩下差不多4噸的物資全部留給了黃副縣長和噶倫旺堆村長,讓他們自己看著安排。

從玉樹離開後,來到荒郊野外,林三七迅速搭了一個簡易門,將汽車開進去後,消失在了1960年的青藏高原。

不同於來時,回去的時候林三七可以通過“時空門”穿越回到2013年,再穿越回1960年在北平和香江的兩個家,非常方便。

2013年也已經進入了12月。

自從這一年的端午節有這奇遇後,林三七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開了一家銷售公司。?…。。

而林家的另一個產業嶺南堂中醫館也已經裝修完畢,就等著散味了。

其實中醫館對林三七來說已經不那麼賺錢了,或者說想要發財,或者想要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光靠一個中醫館是遠遠不夠的。

但這都是明年或者往後的任務了。

今年的任務就是讓親爹開心,給親爹一個事業,用於精神寄托。

林三七來到五月廣場,果然看到林木森同誌正在指揮人做最後的清掃工作。

林三七走進中醫館,迎麵看到的就是一個穿明朝人服飾,真人等高的中年人雕像,仙風道骨,仙氣飄飄,雕刻得非常精美傳神,不知道的以為是李時珍。

雕像下麵寫有名字和簡介:

“林元嘉?”

林三七有點好奇:“老豆,這林元嘉是哪位呀?我怎麼沒聽說過?”

林木森有些不好意思低聲說道:

“這是你十六叔的意思,說我們嶺南堂必須要認一個名人當祖宗,這樣才有曆史說服力,我們找來找去,就找到了明朝嶺南派名醫林元嘉,然後……咳咳……”

林三七傻眼了,趕緊自家老爹給自己找了個莫名其妙的祖宗?

“老豆,這祖宗可不能亂認呀。”

十六叔林燕雲卻是大言不慚,無所謂說道:

“這有啥關係?這叫廣告效應懂不懂,隻要對我們有利的,都是我們祖宗。就像咱們林氏家譜,說咱們的始祖是周朝的林堅。我丟,曆代阿公是怎麼知道商朝時候的事情?肯定是編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