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2 / 2)

小米粥加蒸餅是他們道觀日常主食,菜肴是一碟楊翼自己醃製的野菜芽,一次性醃好三日的量,這樣他每天早上可以多睡一刻鐘。

楊翼從來不覺得這是偷懶,他隻是在合理規劃時間從而提高效率。

至於今早為什麼又給自己和小道士一人加了個煮雞蛋,楊翼表示他和小道士都在長身體,需要好好補補,絕對不是嘴饞!

他們道觀裡承的是正一道統,雖然允許沾葷腥但卻不可隨意殺生,因而平日吃肉都是從山下農戶換,換句話說觀裡吃肉次數都是有數的。

楊翼大致上不認為自己是個正經道士,所以殺雞宰魚這種事他並不受約束。

但再怎麼樣畢竟是住在道觀裡,三清祖師在上,偶爾去野外打個野兔子帶著小道士偷吃可以,但在道觀裡做飯還是得守規矩。

不然一旦被師父發現,那就是一頓好揍。

春日深山氣候還不是很暖,菜園子裡沒什麼菜長全,這各種野菜便是飯桌常備菜品,今日的雞蛋算是好菜。

看著小道士吃雞蛋時那一小口一小口珍惜的模樣,心裡直歎氣,想當初他那個燒包爹帶他回老家“憶苦思甜”過暑假的記憶也沒過得這麼清苦。

是的,楊翼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是個“外來戶”。

穿過來之前,楊翼工作體麵,小有資產,雖說父母已經去世,可他原來的生活對比現在的那真是安逸又舒服,是個人都接受不了這種巨大落差。

對於自己為什麼一覺醒來換了時空,最開始那一段日子楊翼當然是不想認命的,可他嘗試過各種辦法依舊沒找到“回去”的正確辦法。

最終在把自己這個身體折騰病了五次,骨折一回,他終於明白自己大約是回不去了。

既然回不去,本著“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想法,楊翼自然不會繼續瞎折騰自己,然後他的心思從“回家”慢慢轉變為“生存”。

很顯然,在現代社會的工作技能並不能在古代生活提供太大幫助,他一個文科生也學不了那些小說大佬們在古代搞發明創造的偉大創舉。

大學學得法律,讀書時除了背法條比較厲害,他也沒什麼值得吹噓的特長。

然而在這個封建社會,學了一堆現代法律的人能乾嘛?

或許能當個訟師?

那也需要重新學習這邊的法律法規,還有就是他不清楚這個時代的法律書籍貴不貴,他一個窮道士能不能買得起。

另外他也弄不清楚這個時代訟師的社會地位如何,畢竟他是知道封建社會大多時期這“訟師”地位可是很低,說不準還不如他當個道士有前途。

感歎完自己的“弱雞”,楊翼注意力又回到了眼前的小道士身上。

“一會兒多練兩張大字,下午給你炒菌子吃。”

雖然沒有肉,但有春雨過後的野菌子,這是他們觀裡平日最愛吃的一道菜。

“好嘞!”

福緣是個勤快的小道士,但他仍然還是個孩子。

是孩子就沒有不貪嘴的,跟著楊翼在山上三年,每日念經習武都已經習慣,唯獨貪吃這點是沒改過來。

早春三月的山裡已經可見各種綠意與山花,楊翼拿著背簍去樹林采菌子,順便采了一兩把能吃的野菜嫩芽,今晚師傅師兄應該還要在山下住一晚,所以他就打算做弄個兩人份的野菜菌菇小炒吃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