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承曆代先輩保持今日地位的傅家可不是那種心軟的人,尤其傅家還是個政治世家,政界波雲詭譎,勾心鬥角是少不了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決的行動力一個也不能少,不然是無法坐在今日這個位置的。
在這件大事之下嚴家和喬家受到重創直接跌落到三流家族甚至更低的消息在裡麵就無足輕重了。
不是有心人關注的話,人們眼裡根本沒有看到這兩家的傾頹式微,隻知道這兩家就是傅家行動的導火線。
因為嚴家的最大的產業的母公司虧空巨大被外界知道了,還帶累了喬家的公司,兩家吃不下他們眼下快要完成的大項目,被拖入泥潭,而傅穩家的公司趁此機會吞了嚴家和喬家兩家的母公司,但也消化不了,聯係鐘家人的同時企圖用傅家的資源填補他們帶來的虧空。
結果傅家早有準備甕中捉鱉抓了個正著,也拉出了鐘家人手筆的尾巴。裡麵鐘家和傅家各自的得失,就隻有當事人知道了。
從季禮和口中知道了這個消息的宋璿:……
天地良心,她根本沒想到季禮和能用這個幫傅家弄出這麼大的動靜來。
她在裡麵也就是發了幾封郵件給嚴家和喬家的對手還有被他們壓迫過的公司,告訴他們嚴家和喬家急需這種材料而已。
當然,這並不容易取信他們,宋璿在郵件中告訴他們也是嚴家和喬家的敵人,在何時會下一筆大訂單,這就提高了他們的信任度。
雖然這樣還是有風險,但這對於他們的確是個很好的機會,因此大多數還是願意一試的,付出的代價完全在可承受範圍內。很快有嚴家和喬家最大的對手帶頭,後麵被嚴家和喬家壓迫過的小公司就跟上來了。
自然他們不會拿很多錢來買這個,但架不住加起來的訂單多啊,這樣嚴家和喬家想要加班加緊的預算就大不少。
而宋璿自己的錢肯定是不夠支付這一筆大訂單的,但這沒關係,在各家察覺到嚴家和喬家真的在這上麵很著急需要它挽救公司的爛賬時候,他們就會自動跟上的。
宋璿自然就可以取消訂單了。先前她隻支付了定金,取消訂單自然要賠付違約金,不過這違約金就是她能承受得起的了。
後麵還有不少訂單,那個公司也沒多少為難她。
本來嚴家公司的盈利和支出數目就虛得好似氣泡包裹著一個小實心,盈利和支出的增長速度已經是不正常的誇張了,偏偏嚴家以為這是他們家在快速上升的正常情況。
宋璿在回了麗水小鎮,抑鬱症痊愈後,就在關注著嚴家和喬家,並且努力尋找他們當初為什麼會資金鏈斷裂到如此危險的地步。
她所寫的所有競標書和策劃書,都是按照嚴家的財務情況和未來發展做的,照她的看法,嚴家公司全部吃下那些項目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可奇幻的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嚴家居然資金鏈斷裂。宋璿覺得這裡麵肯定有蹊蹺。
雖然不在公司內部一些消息得不到,但是從他們公示的東西還是可以查到一些蛛絲馬跡的。
宋璿翻著他們往年的所有資料,還真的給她找到了——他們的公示的財務報表很不正常。
宋璿選修過會計學,學得不精但也知道基本,她發現自從十幾年前起嚴家公司的盈利和支出就在呈現類指數型增長和直線增長互相交替。
這上升的速度隻拿今年與前兩年對比的話隻會讓人驚歎嚴家發展得真快,但要從爆發增長那一年和今日相比,這比例就有些離譜。
於是宋璿敏銳地意識到,這裡麵賬目是有問題的。
然後仔仔細細地一個個對比,發現裡麵主項目是嚴家真實地做了沒錯的,憑證什麼的也都是真的。
就是這收益有些虛高,支出就是過高了。有問題的是這些訂單和項目下麵衍生出的小項目,開始是真假參半,後來就慢慢九假一真了。
偏偏這下麵的小項目一般不會有很多人注意去查的,大家目光都在大項目身上。可這賬目就真切地給嚴家上了一課什麼叫做積少成多,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這從這麼多假的小項目裡麵撈錢,加起來已經可以媲美大項目帶來的收益了。
宋璿所做的策劃書建立在嚴家真的有這麼多收益的情況下,嚴家當年就算資金鏈沒有斷裂,照著這種形勢來看,最後也隻不過是掙紮幾下殊途同歸。
也就後來又喬家支持,才掩住了這些問題,讓他們隻以為自己是接的項目太多,然後出的問題太多才導致資金緊張。
看著他們公示的財務報表,宋璿就知道他們完全沒找到最主要的問題了。
問題沒找到,他們又有了喬家加入的底氣,擴大了項目規模兩家合作,生生把喬家一起拖下水,兩家一起同甘共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