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的意思是,讓大隊長去找銀行借,先把錢交上,然後我們大隊自己慢慢還,不過大隊長不願意,一直拖著。
因為借銀行錢不是還要利息嗎?
欠公社那邊的,就先欠著唄。”
“有些必須要花的錢不能省,教育方麵我們村自己人都不著急,所以就把本來應該平均分配的錢,全都暫時挪到了其他地方,教育附加費有較大缺口。
這些錢都屬於專款專用。
不可能把彆的大隊上交的錢挪給我們,幫我們辦學校請老師,所以我們村建初小的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但好在沒有多少人想上學,所以還好。”
邊上一記分員也參與進來解釋道。
教育附加費其實就是辦學校和請老師的費用,如果村裡收上來的這筆錢足夠多,自然能夠把學校建的好一點,多請幾個老師,甚至於學費都可以適當減免,但如果不夠多,情況也相當顯然。
所以很多事真不是無緣無故,確實是他們村不重視,也沒其他村子富裕。
聽到這,高芸不由沉默了。
難怪這年頭農村人都十分向往城裡人的生活,覺得一人當工人全家榮耀。
這麼算一年到頭也剩不了啥啊!
還得看天吃飯。
哪有做工人來的好,旱澇保收。
“等等,大妞姐,那村裡每年年底分紅分的錢,到底是從哪賺來的錢?”
感慨歸感慨,好奇還是得問。
“咱們不是有養豬嗎?每年交完任務豬,然後再留點各家分一點之外,剩下的豬賣來的錢,不就是年底結餘。”
“另外還有些雜糧是可以賣的,黃豆紅薯之類都可以賣給收購站換錢,或者換點票卷物資,比如火柴煤油。統購糧好像也不是都換成錢,交三提五統。
也有一部分換成了票卷和物資。
另外倒欠戶不是也要交錢嗎?”
說到這,王大妞其實也挺感慨的:
“我們大隊就是總收入太少,工分價值太低,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倒欠戶。
要是我們村跟咱們公社最富裕的那個大隊的工分價值一樣多的話,根本沒幾個倒欠戶,我們是兩分錢一個工分。
即便滿工分,一天最多兩毛。
人家是四分錢一個工分。
乾一樣的活,掙一樣的工分,最後人每年愣比我們多一倍的收入,工分價值不足以覆蓋支出就成倒欠戶了唄!”
工分價值是不固定的,得根據不同大隊的總產值來進行計算,年產值十萬的跟年產值一萬的大隊,最終計算下來的,每個工分的平均價值肯定不一樣。
這就得提到副業和集體產業了。
比如某大隊有魚塘,有個水庫,或者說有個什麼價值不算很高,但也能賣點錢的石頭礦、沙礦啥的,那他們大隊的年產值,肯定比隻種地的年產值高。
如果再有個產業就更不得了了。
譬如某大隊很多人都會織比較珍貴的綢緞,綢緞能拿出去換外彙,大隊組織人手搞了個綢緞工坊,收入能低嗎?
個人織綢緞偷偷賣給個人不行,但是你把織的綢緞送收購站,或村裡集體組織織並售賣,就是合法合規的事了。
他們高家村隻種地,田還不肥,沒有任何其他副業或者產業,能不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