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又提《三字經》(2 / 2)

顧安又道“第二個問題性善和性惡,一定要分清嗎?”

“我們從二為剛才的觀點中都可以看出來,就算是孩子,也是有天生‘惡’的,也有天生‘善’的。更加寬泛一點,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天性靦腆。”

“其實,這不是所有人的共性,而是每個孩子的特性。就像我們在一棵樹上,也不能找出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就是天生有不一樣的特性。”

“第三,我的觀點。其實我認為孩子的善惡,其實也不一定代表著他們剛生下來的狀態,畢竟不管他長到三歲還是五歲,都有環境在影響。”

“所以我認為,孩子天生懵懂,不懂善惡,也無所謂善惡!”

“他們就像是一張張不同的白紙,你在上麵畫了花,那它就是花;你在上麵畫了惡狼,呈現出的就是惡狼。”

“這就涉及到我要說的第四個問題我們沒必要爭論性善還是性惡,但是我們要教導他們向善。”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這一句其實是營造一個整體良善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化世間人。讓孩子們相信,他們本性不壞,他們才更有可能向善的一麵發展。”

“當然,每個人也是不同的紙。比如有的紙適合書法和作畫;有的紙可以用來當包裝;有的紙可以用來擦屁股。教育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們能夠向善的同時,發掘他們各自的特長,彌補自己的不足,成為有用的那張‘紙’。”

顧安說完,楊添就忍不住道“說的好。人人生而相同,人人生而不同!”

顧安看向楊添,他這句話倒是拗口,但是在場的人都應該聽懂了。可是這話,不能隨便亂說,不能亂解答。

這裡包含著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顯然這個時代,人就是分階級的。或者說再往後兩千年,人人平等自由都是理想而已。

隻是我們華夏的古人,真正的智者早在這個方麵進行過許多的思考。

比如“大同社會”,比如楊朱的“人人不拔一毛”,都是照耀人類數個世紀的思想光輝。

但是這時候孔穎卻又問“可是顧兄先前所舉的例子又該怎麼解決?報仇還是不報仇,殺人還是不殺人?”

顧安道“殺人自然是不對的?私自報仇也是不對的。豈不聞,冤冤相報何時了?”

孔潁道“那此人該怎麼辦?”

顧安道“自然是報官啊!”

“國家需要法律,人民需要法律。”

孔潁這才明白,原來顧安還在和他辯論‘百家’與‘一家’。

董承又問道“所以顧兄是讚同當年法家的學說嗎?”

顧安道“百家各有所長,為何不能兼而用之?何況如今大周修儒學,也行律法,用百工。此不正是‘中庸’之道嗎?”

本來,荀、孟二人雖然有宿怨,但是也不至於就在此生多大的事情,實則荀俞本就是存著試探試探顧安德心思。

剛來的幾人都是如此想的,所以顧安的一番辯論,徹底讓來的的幾人服了氣。

顧安這裡來了不少大家子弟,並且都是有名望的“大儒之家”的人,這也引得各地得學子蠢蠢欲動。

而在學校裡,也有人在蠢蠢欲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