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真心換真心(2 / 2)

我婆婆是穿來的 青姝 2638 字 2個月前

唉,都是紅樓夢看多了,讓她總覺得那些個大家小姐都是心思很多的,她們又不能說出來,還得有個賢良淑德的樣子,可不就隻能憋屈自己。張愛英就是怕她也那樣,那就得把自己憋屈壞了。

不過她轉念又想,那種大戶人家的女孩子心思多,又哪裡是心思多?分明就是被賢良淑德的條條框框給拘束了,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甚至連說出來,吐露心聲都容易成為罪過。

為什麼古時候好些個閨閣女子都愛偷偷看那些個情情愛愛的禁書,什麼西廂記牡丹亭,那純粹就是被父母養傻了,稍微有個什麼事情都不準她們做,又不準出門,又不準讀書學習,這不準那不準的,那還不能有個精神消遣了?這種幾千年的規訓下來,就給人養成一種女人就是感性追求愛情,隻有男人才會理性搞事業征服天下的刻板印象。其實哪裡是女人就隻會追求愛情,分明是幾千年來都不準女人追求事業,隻能困於後宅方寸之間,爭取男人就是女人想要爭權奪利唯一的途徑,那些男人們巴不得把女人都馴化成戀愛腦。好不容易編個花木蘭出來,可替父從軍功成名就了,最後結局都是解甲歸田嫁良人:一個諷刺的事,說到花木蘭以女子之身從軍征戰建功立業,他們就說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女性;可一說到花木蘭解甲歸田嫁良人,他們就連她的丈夫名姓生平都給弄出來了,還說那都是有什麼什麼史料可以考據佐證的。

張愛英不是什麼曆史學家,她不知道花木蘭人物的真假,但她其實也嚴重懷疑花木蘭故事的真實性。為什麼?因為女人也是人啊,人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又怎麼可能輕易地放下,至少心甘情願解甲歸田就完全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木蘭從軍建功立業的故事,那結局也隻會有兩個,一則手握兵權出將入相,一則因為女兒身被朝堂排擠功敗身死。心平氣和直接放手是怎麼想都不可能的。

在張愛英看來,能寫出花木蘭這個故事的人是純粹就不把女人當人的,其目的也就隻是對女性簡單直白的規訓:孝順父母為國效勞需要你的時候,就是女人你也得上,必須上;可一旦戰事平定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你是個女人,那一切榮耀就都跟你無關了,你就得乖乖退回後宅,嫁人生子才是女人的本分。

就算這個故事仍然有對花木蘭這一女性的各種歌頌各種讚美,可就跟孟母三遷誇讚母愛一樣,任何一種所謂高尚美好的品質,一旦隻賦予女性,那就不再是美德,而隻是單純的枷鎖。如果還不明白,那就想想貞潔這種所謂的女德。

薑琬不知道張愛英幾息的功夫腦子裡已經聯想了許多,隻覺得婆婆看自己的眼神更加柔和慈愛,像是春水一般讓她感到滿滿的溫暖和幸福。她很高興,於是她也就笑了:“娘,你是不是還要找人看日子,我們什麼時候動工?是不是還要等招娣姐的事情過後?”

磚瓦的事情問過,隻要有錢就好說,已經算是基本說好了,隻等看了日子開始動工就能到位。不過薑琬也知道,招娣姐的事情還沒解決,動工的事兒也許還要延一延。

剛剛才想到了從古至今仍舊在被規訓被迫害的女性,又聽到招娣這個活生生的受迫害的女性例子,張愛英的心情又不美好了起來。

但她還是很克製的,不會把這種情緒帶給薑琬,隻是略肅了一下臉色:“既然婁家都插手了,這事兒應該能解決。再等個一兩天也不晚。”

隻是張愛英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快。

何天佑騎馬先行,把自家的馬車都落在了後頭,先來直接找到了喬多祿,跟他簡單說了幾句,又向張愛英打聽了一下汪招娣娘家的情況——他也不傻,如果隻是單純的受迫害,直接秉公辦了就是,三姐姐又何必還派人專門請張太太去說。這其中怕是還有些內情,隻是他一時也想不到,隻是好奇,便忍不住先要旁敲側擊一番。

張愛英卻是已經懂了,本想說她都知道了,勞煩他們費心。但人家都說了有馬車來接,她也就不好拿喬了。

“你們待在家裡,我先去一趟,看看情況。”張愛英囑咐孩子,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