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對宋寶柱的媳婦要求沒那麼高,認真選,還是很快就選到了人。本來按照規矩,定親之後還要等段時間,短則半年一年,多則三年四年才會真的完婚,也算是有個考察期。當然主要原因也是一般定親都會比較早。但宋寶柱本來一來二去年紀也大了,其次就是宋家準備進城開店,小食鋪需要人手,媳婦早點進門也能在村裡辦完親事後跟著一起進城去,所以看好人選之後,定親六禮都走的很快。
張愛英倒是知道宋寶柱成婚的事,但再好的姐妹,這年頭也不像她上輩子,交通沒那麼方便,又沒什麼切實親緣的關係下,是不可能特意為了這小子的婚禮從府城回村裡的。加上那時候張愛英也有事,也就是讓人隨了份厚禮也就過了。
“啊對,這就是寶柱媳婦,莫丫頭,家裡排行老三的。”陳彩妮也想起這茬,趕緊招呼兒媳婦,“三妹,你過來見見長輩。”
益都府本地很多姑娘沒個正經名字的,稱呼便是跟著排行加姓氏在前叫個xx妹的,這“妹”便類似於彆的地方的“丫”或者“妮兒”,有時候一個宗族聚居地,打比方這個宗族姓張,叫一聲“張三妹”可能會有好幾個人答應,年齡乃至於輩分差彆挺大的都有可能。
不過有的是沒有名字直接這麼稱呼,有的是有名字,但女孩兒名字不方便為外人所知,也就直接按排行來稱呼了。
張愛英一聽陳彩妮這麼介紹就知道莫三妹應該是前者,如此看的話,莫家情況應該不是太好。
不過,就以宋家的情況來說的話,本來也用不著要找什麼門當戶對的有錢親家。
在張愛英沉思間,陳彩妮已經對莫三妹簡單介紹了稱呼,莫三妹也對張愛英行了一個晚輩禮,稱呼過人了。
張愛英回神,看姑娘雖然有點黑,但五官端正秀美,唇紅齒白,有一種生機勃勃的健康美,而且雖然行禮動作有些生疏,但行事落落大方,眼神清正並不瑟縮,也算是有規矩懂禮儀。
“好好,快彆講究了,過來,姨也給你個見麵禮。”
這還是到了府城才養成的習慣,有時候見到一些合作夥伴,應酬的時候,人家帶個孩子什麼的,這年頭不興她上輩子那樣直接發紅包,畢竟現在也沒有紙幣,直接給錢也太過粗俗,那見麵禮就是些打成吉祥紋樣的銀錁子或者是玉佩啊什麼的,當然,在張愛英看來,給銀錁子跟給錢也差不多,甚至比給錢還花費更貴,因為同樣分量的銀子,要打花樣那還得加手工費。
她現在給莫三妹的就是一把銀錁子:“不是什麼珍貴玩意兒,拿著玩吧。”
給了之後自己也覺得沒啥意思,想想又打開係統麵板,在空間裡找了一下,果然找出一對玉佩,那本來就是她早就準備好的,剛才差點忘了。
這對玉佩的價值也未必就比銀錁子高到哪裡去,但重要的是這是一對,有個好寓意,於是張愛英直接拿出來:“這是之前給你們準備的新婚賀禮,當時沒趕上,這會兒給你們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