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清楚事實,到處瞎蹦躂也就算了,說真的也就仗著是姻親,薑琪華又是個未婚小娘子,不然就她做的那些事,許多可比潘林做的都惡心,真撕扯開來絕對能讓她脫層皮的。
不過,礙於事情都沒算怎麼鬨大,畢竟張愛英這邊的人腦子都還是比較清醒的,幾乎沒有受薑琪華挑唆的,所以也沒有怎麼給張愛英真的造成什麼損失,就是比較膈應人,那張愛英也隻能嫌棄一下這位薑二娘子騷操作多。
說腦子不清醒吧,看她做生意也知道跟著人學好的,也賺了不少錢,說腦子清醒吧,她又能時不時弄出些迷惑操作來,真就仗著是殷勤,但凡換了彆家,人早就跟她擼起袖子開打了。
但以上都還算不得什麼,因為薑琪華就逮著喬家一隻羊薅,除了他們兩家內部的,外人都不怎麼知道。真正再次讓薑琪華在陵陽縣城出名的,還是薑家二房鬨出來的事。
怎麼說呢,這生意賺了錢就不可能還能隱瞞得住,薑琪華之前小打小鬨還能藏得住,加上還有個原因就是薑仲時和馮慧君都到府城去了,薑琪華作為未嫁女,且之前的名聲還不太好,馮慧君也不再想著繼續給她刷名聲,而是要真切的冷一冷,徹底把風頭過了再說。所以薑琪華是被留在陵陽城薑家祖宅的,當然,名頭上說來也好聽,那就是代替父母在祖父母身邊儘孝,嗯,說是冷一冷,其實
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刷名聲呢?這年頭選媳婦孝順也是很重要的啊!畢竟自古以來男人的孝順就是娶個媳婦回去讓媳婦伺候公婆,男人的邏輯永遠是“我父母養我不容易,所以你得孝順他們”,一句話概括就是孝心外包,媳婦聽話順從公婆高興,那就是兒子太孝順了,媳婦但凡做的不好,那就是媳婦不孝,關男人什麼事呢?
總而言之,分隔兩地,而薑老太爺與馮老夫人年紀也比較大了,這幾年操心二房,又因為事事不遂心,都陸陸續續病了幾場,雖然沒有大病不起,但也消耗了許多心力,薑琪華想要背著他們搞事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一開始薑琪華做生意啥的他們都不知道,薑仲時兩口子遠在府城就更不清楚了。隻是生意做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當然,也可能是早就知道了,但起初不在意,後來發現賺的錢多了,那當然就上心了。
然後就上演了一出產業爭奪戰。
世人總說商人市儈世家清高,但實際上,涉及到黃白之物,又有幾個不動心的?尤其薑家二房早些年掌握全部薑家產業,名聲又好,又有兩個前途無量的年輕郎君,做生意也是真賺錢。但這幾年下來,薑家的是非鬨出來,大房眼看著又強勢崛起,原來的有些麵子就不太好使了,夫婦倆還離了心,家裡的祖產雖然沒有變賣,但也就是勉強維持的地步,許多根本就不怎
麼賺錢了。偏偏他們還一家都搬到了府城,要知道,府城居大不易,他們那點產業收入也就夠維持點表麵功夫,想要擺闊是不可能的了,那在府城真是打腫臉都充不起胖子的,想當初大房進府城都是靠著老祖母留下的宅子,二房雖然掌握祖產攢的比大房多,但這些年來花銷也大,一直以為薑家一切都是自己的也並沒有怎麼積攢,到如今這時候,日子雖然不到捉襟見肘那地步,但肯定也說不上好,虧得兩個兒媳婦還有嫁妝,這家裡才能支應起來,看起來還跟以前一樣光輝燦爛似的,有個大戶人家的模樣。
但是,哪個人又會真的把自己的假裝拿出來貼補婆家還毫無怨言的呢?之前是沒得辦法,畢竟成婚後都是一家人,她們作為外嫁女幾乎是一輩子都跟薑家綁在一起了,自然是薑家好了她們也才能好,也算是貼補自己男人,勉強也能接受。但這都知道老家那邊賺錢了,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那是多大的流水,誰能不心動啊?
至於說那是小姑子的生意,是小姑子操持起來的賺錢路子,笑話,小姑子一個未嫁女,她哪來的錢?又哪來的生意?還不都是靠著家裡,那就是家裡的錢。
要是聰明人,不管心裡麵怎麼想,在這時候就該老實聽話,對方要錢給了就是,要生意也可以給,至於不滿或者不服,那完全可以私底下搞些小動作,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