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時間限製一個月,而後就是兩個月的等待評審期,越早上傳越有優勢,意味著作品的曝光期更長,雖然不一定公平,但這樣也是為了鼓勵競爭。
要是寫得又快又好,那就是人家憑本事拿第一名,誰也挑不出毛病,要是後來者居上,也可以說是厚積薄發,同樣有本事。
鈴時明一進入職業狀態開始讀稿,織田作之助寫了一個關於同伴的故事。
【在學校裡,評判一名學生的優劣,是很簡單的事。
田太郎是所有學生中最普通的一個,仿佛理所當然,他沒有朋友。
而夢君是所有學生中最優秀的一個,不那麼奇怪的是,他也沒有朋友。
於是兩個都沒有朋友的人成為了朋友。
身邊的同學們大驚失色,打賭兩個人隻需要幾天就會忍受不了對方的存在,他們一定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怎麼會有人那麼普通呢?學習不好,體育不好,性格又軟弱,一項可以拿得出手的優勢都沒有,活成這樣簡直就是廢柴吧。”
也有人說,“夢君這次又是第一名啊,雖然成績很好,但是他對大家也太冷漠了吧?果然是性格有問題的人更容易學習好嗎?”
“啊哈哈哈,那我還是不要學習好了吧!我可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這樣的兩個人才不會有朋友呢!
所有人都篤定兩人一定會分開,但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田太郎和夢君的友誼持續了三年,直到他們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兩人都是很好的朋友。
這簡直難以理解!
“這怎麼可能呢?”同學們不敢置信。】
……
【如果學校是一座孤島,“學生”就是一張完美的單行票,離開的人隻能回望身後歎氣,可悲他們無法再次享受那座孤島。
在這裡,評判人的不再是品格和道德,所有的缺點都可以被掩埋,隻留下與“成績”相關的信息,所有的惡行都可以被覆蓋,因為大家都是孩子。
自成一體的環境永遠無法成為象牙塔,隻留下殘酷的競爭,無論是怎樣的生物,天生都學會排除異己。
孤島上,有人睡著,有人醒了。】
……
十幾頁紙翻起來很快,鈴時明一不一會兒就看完了。
田太郎和夢君成為朋友的過程很簡單,認識—聊天—有好感—成為朋友,僅此而已,卻成為同學們口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
同學們圍繞著兩人的友誼打賭、傳話、詆毀,卻隻不斷地印證了友誼的單純和牢固。
主角並不是隻出現了名字的田太郎和夢君,而是“同學們”,將微小者貶進泥潭,置強大者於不義,封閉的競爭無異於養蠱。
儘管這樣,還是有人醒了過來,尋找到真正的朋友。
畢竟是自己第一篇作品,見鈴時明一看完後沒有說話,織田作之助不由得緊張起來。
“…怎麼樣?”
鈴時明一沉吟了一下,沒說好或者不好,而是先問:“為什麼會寫這樣的設定呢?織田基本上沒有去過學校吧?”
寫自己知識範圍外的內容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因為沒有親身經曆,很難琢磨體會同樣的感受。
織田作之助沒有學曆而是早早進入社會打工,他不可能對學校有多深刻的記憶,取材隻能是他人。
織田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