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接到消息的鄒氏已經顧不得會不會引起明惠帝的注意,大張旗鼓地帶著家中奴仆護院,前去接應。
浩浩蕩蕩的聲勢,很是鎮壓住了一些有想法的人。
有時候,越是高調行事,越叫人難以下手。
那些手段就是陰溝裡的臭老鼠,見不得光,她偏要大張旗鼓,鬨得人儘皆知。
這次回京,林暖暖早已不是那個聲名狼藉的安陽郡主。
她對外,賑災捐糧,對內,照顧夫君,請神醫醫治,將顧青岩從一個癱子,重新變成一個健康,能夠跑跳的正常人。
外麵的百姓感謝她的活命之恩,那聲音彙聚成海,流向京城,早就代替她曾經的汙名,以重新的姿態出現在京城人的耳中。
人們從最初的不屑嗤笑,到漸漸的懷疑不信,最後變成了讚美歌頌。
速度快的叫人應接不暇。
林陽王府第一次因為林暖暖,挺直腰杆,更甚者,那些曾經來丟過石頭、爛菜葉的百姓,自發前來道歉。
他們也不明說,就是你一把青菜、我幾個雞蛋,或者拿出一點糧食、銅板,小吃食。
儘管都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卻表明他們的態度。
鄒氏在府內聽聞後,感動的淚眼婆娑。
熬了這麼久,等了這麼久。
她終於等到女兒乖巧懂事的這一天。
這全都要感謝顧青岩!
要不是他,自己的女兒絕對不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鄒氏淚盈於睫,和管家又一次感歎道“顧將軍真不愧是領兵打仗的戰神,連暖暖這般歪的性子都能給她掰正過來。”
“以後,顧將軍有什麼要求,你都記著,隻要不傷了王府根基,統統滿足。”
鄒氏將這一切歸功於顧青岩的調教,不然她可不信,自己頑劣不堪的女兒,僅僅出去一趟就大變活人轉性了。
她相信母豬會上樹,都不帶相信林暖暖的轉變來自自己。
正在趕路的林暖暖和顧青岩極有默契地一起打了個噴嚏。
兩人對視一眼,神色奇怪還有人同時念叨我們倆?
鄒氏沒有讓人分散,而是儘職儘責整日守在入京的管道上。
她不是沒有想過會不會彼此錯過,轉念一想,隻要自己足夠吸引眼球,讓那些不壞好意的人分散注意力,將盯在林暖暖身上的目光挪掉一點,那麼這次接應就是成功的。
反正她的目的是讓女兒平安回家,那麼隻要她回去,是不是自己接到的,又有什麼關係?
眾人確實被她的操作打亂了陣腳,也真如鄒氏所料,林暖暖沒有下馬相認,而是與他們擦肩而過,頭都沒回一下的,跟在陵羽身後進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