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太仆寺濟南站起火了(1 / 2)

張居正坐在前往濟南府的轎子裡。

轎子是盧成駒從濟南府帶來的,八人大轎,八尺長,六尺寬,比普通轎子要長寬一些,坐著特彆舒服。

還專門配了一班轎夫,據說是曲阜孔府世代相傳的轎夫。一班三十二人,八人一組,半個時辰換一輪。

走起路來快捷如飛,平穩不晃。

輪換時也非常有技巧,兩人一換,坐在裡麵的人根本沒感覺,轎夫就換完了。

張居正坐了一天,覺得非常舒服,也就笑納了。

此時的他正在翻閱著北京急遞過來的邸報,上麵有明發的詔書,以廣東海賊處理不力為由,然後遍數北虜、東韃以及海賊寇邊擾境,兵部和地方處理不及,然後皇上改京營戎政督辦處為戎政督辦處,臨機應變,直接處理兵事。

張居正看到關鍵的一句,“督辦處麵君承旨,以督辦處名義發出寄信諭旨,直詣地方督撫、總兵、都司、指揮使,遵行不誤,違者以抗旨論處。”

內閣有起草詔書、敕命的權利,那必須奉批紅行事。

沒有司禮監的批紅,內閣無權給六部和地方下達命令。

現在督辦處可以奉聖諭,直接以督辦處的名義發寄信諭旨,直詣地方軍政官員。

遵行不誤,違者以抗旨論處。

總兵、都司、指揮使等武將肯定沒有勇氣違旨。但是督撫就不好說了,他們有底氣封駁“亂命”。

可是張居正數了數,大明督撫中宣大總督是胡宗憲,薊遼總督是譚綸,寧夏、甘肅總督是王崇古,陝西總督是霍冀,廣西兼廣東巡撫是殷正茂,江西巡撫是王一鶚,福建、浙江巡撫是曹邦輔,山東巡撫是自己。

一水的太孫黨。

督辦處名義上是朱希忠掌纛,但大家心知肚明,是太孫管事。那麼督辦處發出來的廷寄上諭,大家肯定會遵循的。

久而久之,督辦處發廷寄上諭,就成了定製。

所以邸報上除了這道明發詔書,其餘的都是彈劾奏章,都察院、六科給事中,排著隊上彈劾奏章,說這是亂命。

估計等段時間,該地方布政使、按察使和致仕高官們上彈劾奏章。

有用嗎?

張居正冷笑一聲,有什麼用?

你們上什麼奏章,有本事不懼廷杖,去午門叩闕哭諫。

或者學海瑞先買口棺材放在家裡,直接死諫。

你們這樣不痛不癢地上彈劾奏章,皇上都不裝了,直接發在邸報上,你們愛咋咋地!

為什麼皇上這麼硬氣?

因為內閣也同意了,還是首輔徐閣老帶著諸位閣老聯署上疏,陳述邊務兵事詭秘多變,兵部和內閣難以臨機應對,出了不少簍子,甚至還舉出了東南倭患、庚戌之變和癸亥之變,應變不及,釀成大禍。

懇請皇上行萬全之法。

於是皇上就行了戎政督辦處這麼個萬全之法。

皇上和內閣達成了默契,反對聲再洶湧喧囂,也於事無濟。

老師,應該跟皇上和太孫達成了某種協議,謀到了身後事的保證。

張居正放下邸報,長舒了一口氣。

督辦處,統籌局,這是皇上留給太孫殿下的尚方寶劍。

皇上想隔代傳位給太孫殿下,但是礙於禮法國製,中間還有太子。皇位必須由太子傳給太孫,隻是太子平庸,太容易聽人勸。

於是皇上深謀遠慮,給太孫留下督辦處和統籌局以為依仗。

老師也看透了這一點,大家很默契地達成了協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