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各種流言(1 / 2)

之前他總是密切關注各地的情勢,北方的匈奴聲勢浩大,則鏟除匈奴;南方百越邊境*動不安,則派兵南征百越。儘管如此,各地仍然散布著詛咒大秦必亡和皇帝必死的各種流言,當時,他最大的憂慮一直是這些**勢力日後可能會興風作浪,現在想來:

他是多麼錯了。

一開始就錯了,並且錯得離譜。

造成當今困局的大致根源是六國遺孽嗎?

會不會是他的決策出了偏誤所引致的問題?

他一生經曆無數次生死險途都未退縮,如今卻對自己錯誤引發的大難感到切膚之痛。沉默良久後,嬴政終於抬起了頭,臉色陰暗至極。

跟隨著秦始皇多年的嬴騰,這是他首度見到皇帝臉上這樣的陰鬱表情。

片刻後,

嬴政開口道:

“嬴斯年沒有說錯。”

“大秦多年的新政必須做出修正。”

“老秦人為國家鞠躬儘瘁,朕怎可反複失信於他們?”

“嬴騰,馬上去通知內史馬興,下令停止遷徙民眾前往北方邊界的行為。”

“今後征收勞役應該以中原地區和原楚地的人口為主,尤其是建造驪山陵的事情上,告訴章邯將軍,若那些六國之人再在驪山鬨亂,就地處決!”

“他們既然不認我為君主,何故對其心慈手軟?”

“有誰作亂,殺誰。”

“十個作亂,殺十個。”

“一百個作亂,殺一百個。”

“若是幾千萬人生亂,就殺掉幾千萬!”

聽見嬴政這樣決絕的話語,嬴騰心中一凜,急忙低下頭回應說:“臣遵命,臣這就去傳達指令。”

嬴政未作答話,闔目無言。

殿中。

嬴政思緒萬千。

一件事情他無論如何也搞不明白:這樣嚴重的安全隱患為何從未有人進言警示?

他自己相信朝廷的諫言之門並未緊閉。起碼不阻止臣僚們直言獻策;可是滿朝臣工中竟沒人進言,難道真就沒人覺察到這種危殆了嗎###137

或許李斯並非城府極深,而是懼怕這個多變的君王,因而隻得步步謹慎?畢竟,李斯以往並沒有盲目迎合過他的失誤,也未曾對某些特彆的事件表示讚同。

例如,當初李信計劃以二十萬兵力滅楚、軟禁太後以及默許趙高在滅趙後報複他在邯鄲時受冤屈的家人這些事情,李斯從未隨聲附和,這就足以說明他並非真正的誌同道合。

但李斯也沒有公開反對。

始終保持沉默。

而這種沉默,其實質則是明哲保身,是出於自私之心。

嬴政的目光瞬間變得冷峻起來。

他對李斯產生了一種難以抑製的憎惡。

此刻,他已經徹底領悟了李斯為什麼選擇保持沉默。

一切源於權勢!

李斯作為帝國的丞相,位高權重,而那些國家的重大事務是他親自下令的,李斯怎敢公然反對?年輕時,李斯還隻是一個小小的上蔡小吏,自比為糞坑中的廁鼠,現在他已經是**顯貴,怎麼敢在政見上與其對立?

如果因意見不合遭到貶斥或調查,以他過去在朝中的行為舉止,必將遭受同僚的集體攻訐,甚至被直接討伐。這些年李斯取得的功勳能夠抵擋這樣的攻擊嗎?

估計遠遠不夠!

李斯害怕了!

他害怕失去權力。

更何況有商鞅的先例在。

所以,李斯選擇了保全自己,選擇了小心謹慎地做事,選擇了觀察風向,並且謀定後動,完全喪失了身為丞相應有的擔當。

嬴政冷聲說道:

“李斯,你就這樣看待朕?”

“你的失誤可是千秋大過!”

“損害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李斯……”

“到頭來,你還真是與朕的意見不合了。”

嬴政抬頭,冷眼注視著殿外已經開始下雪的天空。

他整理思緒,思路極為清晰。

想起了很多事。

如馳道、直道、靈渠都是由鄭國規劃建造的,而征發勞役的命令都是原內史騰執行的。而現在秦地的老百姓生活如此困苦,難道楊端和、羌瘣等人真的一無所知?但他們依舊極力催促發動對南越的戰爭。

嬴政感到一陣陣的寒意。

被他賦予厚望並且賦予要職的重臣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秦的未來和安全,他們在追逐私利的同時,隻想著自己的地位晉升,並未考慮過大秦的實際危機或者秦人的疾苦。

更糟糕的是,

他們無視大秦的根本。

他們要的僅僅是權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