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未置可否(2 / 2)

“有!”

“十公子手下缺少人才!”

“大父是否熟悉過尚書司?”

張負點點頭,接著又看了看陳平,急忙搖搖頭:

“我隻是有所耳聞。”

陳平無所謂地說:

“尚書司內的高級官員大多是關中世家出身,可最初的尚書仆射卻是一位名為固的人。他和其它官吏不同,雖然家世普通,但最後成為了尚書仆射。另外,尚書司還有兩個人,李晟和鄭如,他們都來自六地一脈。”

“這說明什麼?”張負不解。

陳平笑了笑:

“說明了很多!”

“儘管我們遠在魏地,依然聽到關於十公子背後的支持是關中世家的消息。顯然,作為其主管的部門,本該以關中的力量為主,可是十公子是怎麼安排的?最開始任用的仆射是固,後來換成與十公子親近的華要,從頭到尾並沒有考慮換成更能力強的關中家族成員。”

“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十公子不願完全受限於關中世家。”

“他想要一個平衡的局麵。”

“然而,十公子身邊缺少六地出身的輔助。”

“而我正來自於魏地!”

聞言,張負陷入沉思,似乎悟到了些什麼,看向陳平:

“你是想去尚書司?”

陳平點頭:

“我對軍事並不擅長,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去南方參戰是獲得軍功的好途徑,但在我看來,進入軍隊沒有直接加入尚書司有價值。”

“為什麼?”張負追問。

陳平解釋道:

“儘管十公子有乾預軍事的心願,但隻要秦始皇還在,他的權限終歸是有限的。”

“就算取得軍功,結果也不過是在另一地方為官。還不如直接加入尚書司。目前,尚書司雖然是個有名無權的機構,但它畢竟是十公子親手建立起來的。”

“十公子若有地位鞏固的一天,尚書司的地位難道不會隨之上升嗎?”

“而且……”

“困境方見真情。”

“六地出身的人才大多偏向長公子。”

“我此時前去投效的話,必然得到十公子的高度器重。現在的尚書司工作艱巨,假如我現在能有效解決問題,就能更顯才華,畢竟十公子如果希望借助六地的官員來平衡關中家族,自然也是要那些有真材實料的。”

“現在,六地出生的官員在尚書司屈指可數,早去無疑是占據先機。”

聽了這些,張負有所觸動,緩緩說:

“既然你已有定決,就隨你所願吧。”

陳平點頭:

“原以為天下將很快大亂,隨之再步入太平之路,卻沒料到大秦竟是這般變幻無常,使許多人期望落空。”

“這也好。”

“大多數人都想著一鳴驚人,卻忘掉了默默積蓄。”

“一直等待大亂的到來,不斷自我隱居,其實這浪費時間,到最後或許生命消亡卻仍未出山,這樣哪怕有過人之才也無法發揮作用。”

“正如道家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其理淺顯,實踐不易。知道再多的道理卻沒有實際行動都是徒勞。

直到竹簡中提及蒯徹的名字,蒯徹現在已經年過五十,若是沒有猜錯,蒯徹恐怕也是當初士人聚會中入選的名士之一。如此有名之士,尚且要冒險去集結二十萬大軍的意誌,如果自己仍然畏畏縮縮,恐怕與他人之間的差距會逐漸拉大。

勇氣,也同樣是一種智慧!

張負問道:“你打算如何行動?”

陳平沉思了一會兒,慢慢答道:“上次士人的聚會上,我得到了幾張紙,一直沒有使用,現在是時候拿出一封信來,給十公子。”

張負不解地問道:“這封信真的能夠傳達到十公子的手中?”

眼中帶著些許懷疑。

陳平淡淡一笑:

“一定能送達。”

“即便尚書台遷至朝歌,但在鹹陽必定還有官方聯絡點,十公子若依然在乎權力的平衡,必然不會忽視這些信息的更新,因為還需要有人為他效力。”

---

在進入二月下半月的時候,

原先嚴寒的天氣開始略有轉暖。鹹陽也比以往充滿了更多的活力。自**命令下達以來已經足足過去了一個月,在這一月的時間裡,關於秦國從楚地征召士卒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國,並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