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充滿傲慢(2 / 2)

帶著緊張不安的心境,劉季趕到了戰場。

另一處,項梁麵色凝重。

他問道:“範兄,為何你要通知宋氏和唐氏去東津渡,並且命令他們立即派兵?這兩個家族可不易被糊弄,屆時必會有一場爭論。”

範增沉著臉搖了搖頭。

緩緩說道:“項兄,眼下情勢緊迫。”

“在進入城中時,我已經感到有些不對,但始終說不出具體何故。直到剛剛在路途中,我終於明了,我們的疏忽在於忽略了一個人。”

“一個關鍵的人物。”

“是誰?”項梁困惑地問道。

範增深深吸了一口氣,麵露些許畏懼。

咬牙切齒地說:“正是嬴政。”

“嬴政?他在鹹陽遙遠,難道還能乾預楚地之事?”範增的眼神充滿了不解。

範增露出苦笑。

肯定地說:“的確有可能,而這是我們未曾留意的。”

“項兄,是否記得之前我的論述:即使像羋氏或其他親近三個大家族的官員有機會送信,他們很可能是通過‘恒署書’傳遞信息。但是正如你所指出的,這種質疑有一定道理。”

“隨著羋辰身亡,羋氏在朝中的影響減弱。雖扶持的秦長青和扶蘇與其有所關聯,但扶蘇遠離北方,而秦長青也未曾親近,故無法傳送書信。”

“但......”

“如果我們考慮那份恒署書不是來自羋氏的手,反倒是出自嬴政呢?那事情將會完全不同!”

項梁聞聲,震驚。

慎重地說:“範兄,你的意思是說這幕後**其實是嬴政嗎?”

範增鄭重道:“並非不可能。”

項梁一臉懷疑。

沉聲道:“範兄應當明白,秦廷對楚地控製力不足。壽春離秦朝廷甚遠,即使嬴政勢力廣大,也難以直接介入楚內事宜吧?”

範增點了點頭,接著搖了搖頭。

他說:“確實,然而這次的事顯得不同尋常。並且,項兄,你注意到最近我們幾乎沒有接到任何關於楚地的情報。”

“難道這不反常?”

項梁反駁道:“範兄,我認為是你的過度擔憂。”

“雖然近期我們在集中注意對付秦長青,但如果秦庭有任何後招,沿途的地方官員又如何敢不報告給我們,若我們出了事,他們也無法獨善其身。”

範增歎氣:“先前我亦如此想過,但現在發現問題嚴重。”

我們先前關注了陸上的行動,卻忽視了水上。自秦長青到東津渡之後一直不斷征用周圍的各類船隻,不僅普通的漁舟,還包括較大的帆船,甚至小船。

他不隻是當地,沿整個淮河水域都在吃

由於沒有漁船等船隻的阻礙,秦軍的行軍速度將會異常迅速。到時候即使岸邊有人發現了秦軍,等他們將信息傳達出去,再輾轉傳到我們耳中,恐怕秦軍早已兵臨城下了。

此外,征用了這些船隻就意味著無法使用船隻來傳遞消息,從而使信息傳播速度變得更加遲緩。當前我們正全力以赴地肅清三大氏族的餘孽,待我們完成這一切時,秦軍很可能突然出現。

想到這裡,項梁不由得冷汗直冒。

焦慮地問道:“這可怎麼辦啊?”

範增沉聲道:“雖然這聽起來有些驚悚,但卻未必不可能實現。時間已不再有利,我們必須速戰速決,絕不能拖延下去,否則一旦秦軍抵達城下,我們就無法抵擋了。”

“那時的敵人可能不僅僅是千五人的秦軍。”

“甚至可能數萬乃至數十萬人。”

聽聞範增的話後,項梁的麵色劇變。

他知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不久之後秦軍將會南下,而順江而下的秦軍速度無疑比平時更快,我們也幾乎沒有辦法提前獲得消息,一旦他們行動起來,很快便到了我們門口。

再者說。

幾個月之前,秦軍已經開始集結。

雖說當時宣布是要討伐百越,但如果臨時調動兵馬到這裡,也不是做不到,更何況其中有五萬是老練的秦軍。

項梁沉聲道:“按照你的分析,我們一開始就落入了圈套,雖然我們的計劃是在清算三大氏族,並試圖將其所有的財富收入囊中。但這似乎是被秦朝預見到並加以利用的結果,意圖一舉殲滅我們這些地方諸侯嗎?”

範增苦笑點了點頭。

說道:“的確如此。”

“我們太大意了,把太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秦長青身上,完全忽視了整個戰局的變化;再加上前期與三大氏族之間的問題不斷以及秦長青的種種異常舉動,一直令我們手忙腳亂而無暇分心去注意到這個問題。”

“真假虛幻,變化多端。”

“我們已經中計。”

“太過於關注自己在楚地的事務而未考慮更大層麵的因素:事實上,最大威脅來自於秦廷本身。”

“豈能輕忽嬴政呢?”

儘管秦廷對楚地的控製力度不大,但它始終是超越於楚地上之上的力量。依靠秦朝的實力完全可以迅速增加兵力。“嬴政一直對楚地持有強烈的敵意。”

然……

範增歎息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