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仿佛遇上了知己,急忙接過話茬“韓小兄弟所言非虛。黃巾賊子雖聲勢浩大,但多數人麵黃肌瘦,可堪為兵者不過數萬。而朝中宦官、奸臣當道,確為一大憂患。”</p>
“若小子所料非虛,十常侍之患也將結束。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朝臣不會容忍宦官當權,想必不久後便會傳出十常侍伏誅的消息。”</p>
韓愈繼續說道。</p>
“為除宦官,大將軍必引諸侯帶兵入宮。諸侯若有二心,將以天子與文武百官為挾,屆時國將不國。”</p>
劉備反駁道“韓小兄弟多慮了。朝中尚有劉氏、袁氏等宗族,而各州牧亦聽命天子。相信宦官一除,天子身旁再無奸佞。”</p>
“若是遠在西涼的董卓入宮,玄德兄又覺得何如?”</p>
劉備雖比關張更有見識,但對於遠在西涼的董卓毫不了解,此刻也難以作答。</p>
韓愈搜索著腦海中的記憶,將事件整理後向三人有所保留的說出“董卓此人狼子野心,萬不可讓其進宮。小子身無他物,仍願以性命作保。望玄德兄書信數封,交予盧中郎。”</p>
張飛見韓愈如此認真,也來作保“玄德兄,某這賢弟前次亦是以性命作保說某能遇見二位哥哥,想來此事非虛。”</p>
劉備答應道“韓小兄弟對時局知曉甚多,備不及也。備必將書信一封交予盧中郎。”</p>
“如此便好。三位哥哥這幾日可在此地先招募人手,不出五日便會有富商前來,屆時三位哥哥再向富商表露心誌,可再得些許資助壯大隊伍,再行投靠。”</p>
“便依韓小兄弟所言。”</p>
四人酒足飯飽後也早去歇息。翌日四人來到後莊,在劉備的建議下準備結為異姓兄弟。</p>
韓愈以各種借口推脫,內心則是煎熬萬分。自己目前身無所長,在這個亂世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也未可知,就這樣參與結拜要是流傳到後世恐要遭人笑話。</p>
糾結之下,三人也不好為難韓愈。韓愈便在旁靜靜看著這流芳百世的桃園三結義。</p>
此前,韓愈長期浸染在現代各種三國二創之中,早已留下了劉備是那中老男人形象的刻板印象,真實得見才發覺劉備雖身著布衣,卻也英姿勃發。畢竟此時的劉備隻是未滿30歲的好兒郎。</p>
待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語說出,韓愈的眼角也掛上了幾滴淚水。</p>
寧做桃園三結義,不要瓦崗一炷香。</p>
三人結拜禮畢,又轉向來到韓愈身旁。善於體察他人的劉備自然也發覺了韓愈的反常。</p>
“雖然韓小兄弟並未與我三人結拜,但既然你是三弟的賢弟,自然也是我與二弟的賢弟。這四弟的名頭,你倒是跑不掉了。”</p>
“承蒙不棄,大哥、二哥、三哥,四弟有禮。”</p>
對不起了趙雲,這四弟的位置還是我搶了。</p>
過了三日,招兵的工作也進行的七七八八,陸陸續續招進了三百人左右。</p>
第四日果真有兩名富商來到涿郡,聽聞劉備的義舉,也各自捐獻了大半家資。</p>
劉備三人對韓愈的預測也更加信服。一邊又多招募了兩百來人,又各打製了一副稱手的兵器。</p>
打製前三人便有意去逗韓愈玩,非要韓愈猜測三人各持何種兵器。</p>
韓愈也不慣著三位哥哥,直言大哥所用雙股劍,二哥冷豔鋸,三哥蛇矛。</p>
三人又暗自驚歎。</p>
幾人準備好行裝後,劉備來找韓愈詢問“四弟。三位哥哥都是勇武有餘,在時局與謀略方麵可能有所欠缺。此次征兵事畢,吾等將投奔太守劉焉手下謀事。不知你有何打算?”</p>
韓愈想了想,回答道“小子毫無武力,難與三位哥哥出征。此番可結識三位哥哥已是榮幸。三位哥哥此去大破黃巾必無所慮,但若想謀得一官半職,恐需設法打點一番。小子便先前往洛陽,屆時我等洛陽再見。”</p>
韓愈並不急著投靠劉備。在這亂世初期,即便投靠劉備,也無地盤發展,反而可能會引來多方相鬥。倒不如先替劉備與諸侯交好,混個臉熟,再把這局麵攪得更加混亂,才能讓劉備有更多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