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紹與青州對峙期間,許多有誌之士在分析天下形勢後離袁紹而去。</p>
其中包括荀彧、戲誌才、郭嘉三人。</p>
三人發覺袁紹雖禮賢下士,但帳中謀士太多,而袁紹好謀卻無斷。每個計謀他都覺得不錯,但在做出決定時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而更多時候則是通過謀士互相爭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p>
長此以往,袁紹不僅耽誤了許多進兵的時機,更是令群臣之間彌漫著結黨營私的風氣。</p>
待在袁紹的手下無法完全發揮自身的才能。看穿這點後的荀彧果斷選擇了勢力遠不如袁紹的曹操。</p>
曹操倍感榮幸,不辭辛勞出城相迎,並且認定荀彧便是自己的張良,給了荀彧巨大的權力。</p>
在荀彧等人的輔佐下,曹操在東郡勵精圖治、招兵買馬,短時間便發展成一支不小的勢力。周邊的諸侯都試圖拉攏曹操。袁紹更是表曹操為東郡太守。</p>
但在扶持劉虞稱帝一事上,袁紹和曹操意見不合,使得二人無法結盟。對於其他諸侯曹操也是采取中立的態度,使得曹操在紛亂的格局中獲得了平穩發展的機會。</p>
而曹操暫時還不知道日後自己的野心會使自己與荀彧之間走向決裂。</p>
一封從長安而來的書信,曆經數日來到了東郡。</p>
曹操拿到信件後發現是出自韓愈,滿是興奮的打開一觀,看完後發現事情非同小可,急忙召來眾人一同商議。</p>
“都看下信件吧,然後說說想法。”</p>
眾人傳閱信件後都大為震驚,郭嘉率先發聲。</p>
“可能確認信中所言事情的真實性?”</p>
“韓愈與我有過命的交情,想來不會在此事上作偽。我們該如何應對?”</p>
“如他所言,董卓即將讓天子禪讓帝位給他。董卓此舉無異自取滅亡。即便是袁紹這般也不敢說自立。一旦董卓自立消息傳出,諸侯勢必停止相鬥共誅國賊。我覺得可以按照韓愈所言,以曹公的名義發檄文號召諸侯停止內鬥,共同除賊為上。”</p>
“奉孝所言即是。現在還沒有一個能夠自立的龐大勢力。如果董卓一直以天子名義發令,還能夠牽製各諸侯。一旦自立,天下諸侯必將群起而攻之。此事可為。”</p>
“既然荀令君和奉孝都覺得可,那便發放檄文傳諸天下,一同誅殺國賊。”</p>
曹操準備下令之時,郭嘉開口打斷。</p>
“我倒是有新的想法。”</p>
“奉孝請說。”</p>
“我等可先整兵觀察,看看韓公子此信件送給了多少諸侯。若是隻有我方或寥寥幾方收到,我等便不宜廣告天下。而該獨自行事,聯合呂布軍抗擊西涼軍,並趁機迎回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一來,曹公行事將事半功倍。”</p>
“奉孝此言深得我心。隻是我等兵力與呂布合軍,也遠不如西涼軍人數眾多。此舉是否過於冒險?”</p>
“董卓手下謀士不過李儒賈詡,值得注意的武將不過呂布。如今三人皆反,論兵法李傕郭汜不過幼兒,即便有二十萬大軍也非我等對手。不過信中韓愈提到董卓之子董思以及神秘組織天衍衛,我等需要多加防範。獨自行事照我看來,應有七成勝率。”</p>
“七成勝率,值得一拚,諸位感覺如何?”</p>
“敬聽差遣。”</p>
“我還有一點補充。”</p>
“荀令君請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