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郡的這段時間,韓愈已經逐漸學會了騎馬。若不會騎馬的話日後想要逃命都沒有辦法。</p>
與曹操達成協議後,韓愈點齊一千兵馬趕赴徐州。</p>
來到下邳前,韓愈那自帶的初級臉熟技能讓守將既陌生又熟悉。</p>
守將得知是曹軍後便通報到陶謙處,最終決定讓韓愈與二十人進城,其餘人駐紮在城外。</p>
來到陶府後,韓愈見到一位老者與幾人正在議事。</p>
“來人可是曹公所派?”</p>
“正是,小子韓愈,見過陶刺史。”</p>
老者令人取來席位,按順序向韓愈一一介紹。</p>
在座的分彆是陳珪、陳登父子以及陶謙之一陶商和陶應。幾人暫不清楚韓愈來意,十分客套的行禮。</p>
“不知道韓公子此來,是曹公又有何吩咐?”</p>
“陶刺史可知曹公父兄一行在徐州地界慘遭殺害一事。”</p>
眾人大驚,此事發生不過第二日,陶謙等人並沒有特地打探,此時還不知道發生了這等大事。</p>
“此事絕非我等所為。若有需要我徐州全力配合曹公緝拿真凶。”</p>
“此事到底是不是陶刺史所為,恐怕不需要明說吧。”</p>
“看來曹賊亡我之心不死。雖然前些日子在曹賊手上吃了虧,但我徐州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逼急了我徐州上下一心,也絕不是輕易就能拿下。”</p>
“韓公子,此事確實非刺史所為。若是我等過失自該賠罪。可如今看來曹公似有借機發難之意,恐不能令天下信服。不如我與韓公子回去麵見曹公,說明緣由,以解災禍。”</p>
“閣下便是元龍吧。曹公也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不然就不會隻有千人與我陪同,而是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此回前來,便是帶來曹公旨意。此事隻誅首惡,然後徐州歸降,可免刀兵。”</p>
“敢問首惡是何人?”</p>
“陶刺史,陶謙。”</p>
眾人再度震驚。陶謙直接將案幾掀翻,護衛很快便上來將韓愈包圍。</p>
“好大的膽子,老夫便先殺了你,再向曹賊開戰。”</p>
“陶刺史可不要自欺欺人了。曹公此回下了屠城的指令。僅憑徐州之力,根本擋不住曹公天兵。何不引頸就戮,以一人之命挽留全城百姓之命。小子也可力保陶家後代不絕。”</p>
“一派胡言。把他頭砍了送去給曹賊!”</p>
陶謙一家子對此非常不滿,幾要動手。</p>
“陶刺史不可輕率行事。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曹軍一定是沒有充足證據證明此事與刺史有關,所以欠缺一個攻打徐州的借口。此人前來激怒刺史,刺史若殺了他,曹軍便可給刺史您安上一個謀害天子使臣的罪名。萬萬不可中計。隻需將其軟禁徐州即可。”</p>
“元龍所言在理,老夫險些被騙。將此人帶下看管,務必好吃好喝招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