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嫌隙(1 / 2)

曹軍帶走陳母後,對陳宮所守方向不再強攻,轉而進攻他處城門,直到深夜才退兵。</p>

夜裡呂布軍內再開會議。</p>

“聽聞今日曹操帶公台母親前來叫陣,可有此事?”</p>

“確有此事。”</p>

“令堂大人還在陣前大罵公台和我,說我不忠不孝,不值得為伍。”</p>

陳宮沉默不言,無法辯駁。</p>

“而後曹軍今日便再無派兵攻打公台所在的城門。”</p>

“此為離間之計,目的便是讓我們軍中生出嫌隙自亂陣腳。將軍明察。”</p>

賈詡已聽出呂布言語中的不快,趕忙替陳宮解圍。</p>

“我固然知曉此乃曹賊離間之計,並無責怪公台之意。隻是曹軍若再用公台老母來作威脅,公台又該如何自處?他日若是曹軍將陳母帶到彆處城門,守軍將士又該如何應對?若是傷及陳母,我又如何向公台交代?”</p>

“誠如將軍所言,下官希望能向將軍請辭。劉玄德素有仁義之名,下官去向劉玄德說情,希望能夠接回老母遠離此戰。下官可發誓不會透露城內任何布置。”</p>

眼下這似乎是最優的解決之法,但呂布並不敢即刻答應。</p>

一旦陳宮離開,曹操逼迫陳宮交代濮陽情況,陳宮又是否真能履行誓言保密?</p>

劉備又是否真的如傳聞中仁義?要是為了濮陽的勝利而行卑鄙之事,自己這仗便隻有一敗的結果。</p>

所以,陳宮不能走,也不能再上場了。</p>

“公台無慮,我自會設法將陳母救回。你就先待在濮陽城內休息吧。”</p>

“這……哎。”</p>

陳宮何嘗不懂呂布的想法。要將自己性命全都交托到另一人身上,確實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何況是呂布這等人。</p>

看來自己從開始與呂布起事便是一個錯誤。</p>

護衛將陳宮帶下後圈禁在城中嚴加看管。呂布見賈詡臉色不太好,也忍不住詢問。</p>

“文和,此舉你覺得做得不對嗎?”</p>

賈詡搖了搖頭。</p>

“對方這是陽謀。陳宮無論如何是不能用了,放他出去他會不會遵守誓言也值得商榷,畢竟他之前投降曹操又趁曹操攻打徐州時再度反叛。所以將軍做得沒錯。隻是還不夠狠。既然確定他不能為己所用,就該直接殺了。”</p>

“監視他的都是我的親信,料他一屆文官也翻不起風浪了。雖然外人都認為我嗜殺無情,實際上我亦是容情之人。公台待我不薄,我確實不願殺他。”</p>

容情之人?恐怕是不願擔負罵名,所以才不敢當場殺了陳宮吧。畢竟此時社會風氣十分推崇孝子。要是傳出去陳宮因孝被害,呂布的名聲就要一落千丈了。</p>

這個主公,跟不了多久了。</p>

翌日,曹操再帶陳母來攻城,守城的將領已換成高順。</p>

見到曹操帶陳母靠近,高順毫不猶豫地下令放箭。</p>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