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下去好好看管,來日作戰時砍了祭旗。”</p>
護衛將那潛入的曹軍帶下去後,呂布拍著陳宮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p>
“公台,我相信你。但是曹軍一次招攬不成,二次便有可能來殺你。我隻好加派軍士保護你的安全,你千萬不要有任何不滿。”</p>
“哎。聽溫侯安排。”</p>
陳宮再次被帶下去後,董思一臉戲謔地在旁煽風點火。</p>
“需要的話,天衍衛可助溫候神不知鬼不覺除了陳宮。需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p>
董思還未繼續調侃,呂布一劍便橫到董思身前。</p>
“再敢多言,本將軍就算丟了濮陽,也要在此先殺你。分清楚主客。”</p>
“火氣真大。那小侄也就不說了,總之我守我的城。其餘事便不插手。事成之後溫候答應小侄的,可不要忘記。”</p>
“你有分寸,本將軍自然也不會吝嗇。”</p>
“那便告辭。”</p>
董思惺惺作態的做禮離開,讓呂布看得十分惱怒。</p>
“賈詡。我們非要跟他合作不可嗎?每次見到他我都想直接把他殺了。”</p>
“溫侯莫惱。此役還需借助董思勢力。待日後自有除他之時。”</p>
“現下陳宮是不可能再啟用了。若是繼續堅守,再過幾個月便要歸還向袁紹所借的兩萬兵馬。到時陷入劣勢的便是我們。如今可有任何破敵之法?”</p>
“為今之計隻有堅守濮陽。我方與敵方兵力相差無幾,但是董思一方是否會臨陣脫逃需要防備。隻有守城才能減少消耗。至於袁紹處,將軍可派親信前往冀州,許以地盤也好、金銀也好,讓袁紹再寬限些時日,最好能再派兵增員。如此便可化解危機。”</p>
“文和認為該派何人前往?”</p>
“張遼。想要前往冀州途中必有埋伏。張遼武藝可保他突破。而張遼處事精明,較之高順的耿直,張遼更容易促成談判。”</p>
“好。我這就去書信一封,交由張遼前往。”</p>
張遼得令後,星夜奔馳趕赴冀州。途中雖有埋伏,但是本意是攔住可能載有獻帝的車架,沒曾想到張遼單騎北上,導致伏兵毫無準備便被張遼突破。</p>
伏兵回報此事,曹操猜測張遼大概率是去找袁紹求援,便也寫信一封送往冀州。</p>
張遼見到袁紹後將呂布書信交給袁紹一觀,信中承諾隻要袁紹兵馬可再借一年,呂布拿下兗州後便會將兗州一半劃歸袁紹管轄,獻帝也會一同獻上。</p>
袁紹大喜,答應了呂布的請求。至於再度派兵支援,袁紹以幽、冀之戰為借口,讓張遼暫待一日另作答複。</p>
同一日夜晚,曹操的書信也送達。書信中曹操直言兗州情勢,並承諾袁紹隻要不明目張膽支持呂布,待奪回兗州,曹操就會上表奏請獻帝封袁紹為大將軍,總攬天下軍馬。</p>
袁紹陷入了糾結,連夜召開會議讓審配、許攸、田豐、沮授、辛評等人一同參詳。</p>
各人態度不同,有支持呂布者,也有打算坐山觀虎鬥者。袁紹一時拿不定主意,便采取了折中的方略借給呂布的兵便給呂布延期,但不再額外支援兵力。</p>
如此一來,兩方無論誰勝,自己都能有所回報。</p>
袁紹十分佩服自己的決定,暗自欣喜。殊不知兩方下注才是最大的忌諱。</p>
翌日張遼得知袁紹不願再度增兵,也隻能告辭先行。袁紹又後腳告訴曹操信使自己不會增援呂布一事,曹操信使得知也滿意的離開。</p>
而未來,曹操擊破濮陽迎回獻帝後。袁紹寫信重提此事,曹操便上表請奏。結果,獻帝以袁紹曾欲立劉虞為帝一事駁回了曹操的請求。曹操如實告知後袁紹大怒,在吞並幽州後便率大軍南下。</p>
史稱官渡之戰。